[廚房筆記]韓式LA牛小排 Korean grilled short rib

Korean grilled short rib

韓式LA牛小排 Korean grilled short rib 是我到洛杉磯後,才認識的一道美式的韓國料理,以前在台灣或是去韓國旅行時,吃的都是直接在鐵板上烤得吱吱作響的烤肉,好像沒有吃過這樣口味甜甜的牛小排。

每次去像是永東嫩豆腐(Young Dong)這類韓國餐廳吃豆腐煲時,也很常可以搭配這道牛小排一起點個Combo餐,份量不太多,但都很好吃唷~總是你一塊、我一塊就嗑光光。

我不是什麼神之舌,也對做韓國料理不太熟悉,但是我老公常說婆婆喜歡吃這個牛小排料理,所以直到最近才終於想要試看看。

雖然說,牛小排本來就好吃,但是我實在不想搞砸這個其實不太便宜的牛小排,於是先在網路上認真找了許多的食譜來研究。

知名的部落客韓國飯桌你好、琳達公主跟不少住美國的韓國人也都有分享這道料理,所用的材料跟作法,其實都大同小異,各家韓式LA牛小排配方的共同點是下面3點:

  • 醃製的時候用水果(水梨跟蘋果最常見)跟洋蔥。
  • 隔夜醃製,讓牛小排入味跟軟化肉質。
  • 煎牛小排的時候,火力不能太小。

一起試看看~做出洛杉磯的韓式LA牛小排吧!

還沒加入我的粉絲專頁嗎?快加入我的粉絲專頁或是幫我的文章按個大大的讚,給我一些鼓勵吧!

韓式LA牛小排 Korean grilled short rib 料理紀錄

韓式LA牛小排原料及配比

▏材料

  1. 帶骨牛小排 700公克
  2. 水梨 半顆(韓國新高梨)
  3. 洋蔥 半顆
  4. 洋蔥 半顆(配菜)
  5. 番茄 (中型) 2顆(配菜)

▏醃製醬汁

  1. 醬油 4大匙 (要視自家醬油鹹甜微調整用量。)
  2. 米酒 2大匙
  3. 蒜泥 1.5大匙
  4. 薑泥 1小匙
  5. 砂糖 1.5大匙
  6. 蜂蜜 1大匙
  7. 麻油 1 大匙
  8. 黑胡椒 1 小匙

韓式LA牛小排作法

▏醃製韓式LA牛小排

  1. 牛小排退冰後,放在飲用水中浸泡2-3小時,去腥味。(我是放在冰箱中,因為那天洛杉磯好熱!)
  2. 梨子去皮、切塊;洋蔥切塊,用攪拌機切碎成小塊,呈泥狀最好。(很多人會過濾,但是我決定隔天再認真把果泥跟醬汁,從肉片表面用掉就好。)
  3. 將步驟2的梨子跟洋蔥泥加入牛小排中,混合均勻後,靜置約30分鐘。
  4. 將調味醬汁混合均勻,確認砂糖、蜂蜜等都融化後,加入步驟3的牛小排容器中,放入冰箱,隔夜醃製。

▏香煎韓式LA牛小排

  1. 取平底鍋,先加少許油,開中火,將洋蔥絲炒至透明,可以看自己家人喜歡的洋蔥口感。
  2. 接著,將牛小排外表的果泥跟醬汁用筷子弄掉,再放入平底鍋中,維持中火。
  3. 當煎至有香氣、微微血水滲出後,就可以翻面煎,這時因為牛小排的牛油都跑了出來,所以我會放上番茄煎一下;然後等兩面都是自己喜歡的色澤,就差不多好了。(愈往後煎,愈容易焦黑,後面幾片要注意火侯)
  4. 洋蔥絲鋪底,番茄放一側,滿滿的牛小排用剪刀剪成一塊塊,就可盛盤上桌啦!

說實在,在煎的時候,就覺得好香好香呀!肥滋滋的油脂~怪不得許多人都最愛吃牛小排!看著照片~彷彿又聞到那股讓人滿足的香氣。

其實每次在韓國餐廳點的牛小排,都是鋪著洋蔥跟綠色的生菜,我們基本上都不會吃下面墊的配菜,因為都覺得很油。

因為自己在家吃~不想吃太油,所以洋蔥我就分開直接先炒甜,而不用牛油炒;跟韓式LA牛小排搭配後~真的很好吃~而且洋蔥可是有抗氧化跟抗發炎的好處呢!

搭配的番茄,不知道是不是被番茄牛肉麵影響~就覺得要用牛油來香煎一下~也是熱騰騰~很香~很甜。

真是很簡單,又美麗的韓式LA牛小排,今年母親節~~~就用這道菜收服媽媽的心吧!

其實我在Costco已經看了牛小排好幾眼,但是一直都沒有下手。某天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篇影片,認真掐指一算台灣買到的美國牛小排價格後,就下定決心~我要開吃了!都漂洋過來來美國,現在不吃美國牛肉更待何時!?

說真的,牛肉相對於豬肉跟雞肉,真的是比較貴的肉品,而且又常看到人家分享牛肉煎的很乾,所以我真的很擔心自己煎不好,結果~~真的沒有這麼難唷~(比牛肉麵的牛肉要燉到爛,真是簡單太多了~)

歡迎一起試試~分享我~~~你的料理心得喔!

如果你對食品也很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沒老媽靠的日子,自己來~~好文章:

美國努力生活好文章:

台灣的好食餐廳心得分享文章:

世界各地好咖啡心得分享文章:

#相關文字是個人料理經驗分享,歡迎想吃的朋友也動手做看看!

[廚房筆記]桑椹蛋糕捲 Mulberry roll cake (奶油乳酪鮮奶油)

Mulberry roll cake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5 月 7 日

桑椹蛋糕捲 Mulberry roll cake 分享的人並不多,比起草莓蛋糕捲或是一般的蛋糕捲,相對地少很多。

原本我也是想做草莓蛋糕捲,所以從超市買過2-3次草莓;但是因為我們家院子的桑椹樹實在很會長,多到把我的冰箱冷藏空間都佔滿了,所以很努力的想把他們用來做一些東西!發揮他們的長才~

桑椹蛋糕捲的作法最大不同的,當然就是把果實主角換成桑椹,跟草莓相比,桑椹比較軟且顆粒比較小,我看過的作法有:

  • 把桑椹果醬直接抹在蛋糕體上,再抹打發鮮奶油,然後捲蛋糕捲。
  • 把桑椹果醬跟打發鮮奶油混合,抹在蛋糕體上,然後捲蛋糕捲。
  • 先抹上打發鮮奶油,再把桑椹果實放上去,然後捲蛋糕捲。

幾經考慮後,前兩種方法,切開的剖面都很難看到桑椹顆粒;最後一種方式,我怕切開蛋糕捲後,桑椹會跳離中心,所以我決定用桑椹果醬中的顆粒桑椹來做這次的蛋糕捲。

製作蛋糕捲前的構思:

  • 桑椹果醬中的大顆粒桑椹,因為在果醬中,所以會帶點黏性。
  • 但是桑椹果醬的甜度肯定高,比起鮮果的甜味,所以在內餡鮮奶油配方中用的糖應該要減少。
  • 之前都是直接用打發鮮奶油,這次也想試看看奶油乳酪混合的鮮奶油,口味多元,或許可以給這個蛋糕捲不同的口味層次。

還沒加入我的粉絲專頁嗎?快加入我的粉絲專頁或是幫我的文章按個大大的讚,給我一些鼓勵吧!

桑椹蛋糕捲 Mulberry roll cake 烘焙筆記

桑椹蛋糕捲材料

▏蛋糕體

  1. 雞蛋4個 4 Eggs        
  2. 低筋麵粉 Cake Flour 75g
  3. 牛奶 Milk 60g
  4. 植物油 Vegetable Oil 50g
  5. 砂糖 Sugar 65g
  6. 鹽巴 少許
  7. 白醋 1/2小匙

▏內餡奶油乳酪鮮奶油

  1. 鮮奶油 Whipping Cream 200ml
  2. 奶油乳酪 Cream Cheese 250g
  3. 糖粉 Icing Sugar 25g

▏內餡桑椹果醬

適量

桑椹蛋糕捲 Mulberry roll cake 作法

▏蛋糕體 (新手在開始做時,建議就先開烤箱)

  1. 蛋黃、蛋白分開,切記蛋黃不要碰到蛋白液,最好是另外取一個碗分開打蛋,也避免有蛋黃直接破掉的情況。蛋白液先收冰箱,攪拌缸也可以先放冰箱冷藏,有利於後面的蛋白霜的打發。

  2. 低筋麵粉取一烘焙紙跟篩網,過篩2次。

  3. 將植物油加入牛奶中,攪拌至乳化狀態。

  4. 接著加入過篩的低筋麵粉(分2-3次),用Z字型畫法,不要太用力,攪拌至無粉粒即可。

  5. 蛋黃分次加入,會發現蛋黃麵粉糊變成有流動性的狀態,再加入鹽巴,攪拌均勻。

  6. 蛋白霜打至溼性發泡:先將蛋白液加入白醋,以高速打至有泡後,加入1/3量的砂糖。

  7. 接著等蛋白變成白色後,再加1/3量的砂糖。
  8. 當攪拌網轉時有紋路產生時,加最後1/3量的砂糖,打至網攪拌網拿起來,尾巴呈現彎曲的狀態,再用手拿攪拌網方式,攪拌2圈,趕出蛋白霜內的空氣。*此段要特別注意不要打過頭了,如果打成乾性發泡,蛋糕捲在捲的時候就很容易開裂。
  9. 取1/3蛋白霜,加入蛋黃麵粉糊,用打蛋器攪拌混合,不用太大力,稍微攪拌均勻,就倒回到剩餘的蛋白霜中,用打蛋器攪拌3-4次。
  10. 改以刮刀以翻拌法將麵糊混合均勻,由下往上,同時轉動鋼盆。*此段要注意底部的蛋白霜不太容易拌到,我自己覺得攪拌均勻有點難度,怕攪拌過頭會消泡,又怕沒有拌勻,烤的麵糊不夠平整。
  11. 麵糊從高處倒入模具中,可以搖動模具讓麵糊留至四角,並(或)用刮板刮平麵糊表面後,輕摔烤盤消除氣泡。
  12. 160度先烤23分鐘,調高溫度至170度,同時調成5分鐘。
  13. 出爐時,輕輕按壓蛋糕表皮,確認是否乾爽及有彈性,若不夠,要再烤一下,最好烤至乾乾的,有點硬。*此階段跟每一家的烤箱情況有關,我第2次烤完,吃一口~才發現我前一次的蛋糕沒有烤熟,因為太黏牙了。

  14. 出爐後,蛋糕馬上用力摔一下,並從烤盤移至烤架上,撕開四周烘焙紙,放涼約4-5分鐘。

  15. 翻面,撕開油紙,再蓋上另一張烘焙紙,再將外側放到底部。

  16. 用蛋糕刀將4個蛋糕邊切掉,除要捲的尾巴切45度的斜切,其餘都是正切。同時趁蛋糕還有餘溫時,讓蛋糕往等等要捲的方向先捲一下,讓蛋糕定型。

▏內餡奶油乳酪鮮奶油

  1. 奶油乳酪回復室溫,用打蛋器攪拌至滑順的乳霜狀態
  2. 動物性鮮奶油倒入鋼盆中 ,加入砂糖 ,攪拌網用中速打至9分發 (天氣熱時,鋼盆底部可以墊保冷袋)。*此段要有耐心,打很久都沒起色,但會突然就表面有紋路產生。
  3. 鮮奶油尾端呈現挺立的程度,即完成鮮奶油的打發。
  4. 將打發的鮮奶油分2次加入奶油乳酪糊中,以切拌方式混合均勻。

▏蛋糕捲的重頭戲~捲蛋糕啦!

  1. 將蛋糕抹上奶油乳酪鮮奶油,靠近自己的那一側(蛋糕捲中心)可以抹厚一點,邊邊抹薄一點,離自己最遠那一側不要抹比較好。*此段也是重點,抹太多~爆餡,奶油捲身上就會有很多鮮奶油呀!
  2. 加上桑椹果醬的桑椹顆粒在蛋糕捲(靠近自己)的1/3處,盡可能不要加入太多液體部分。
  3. 蛋糕前面用東西擋一下,將烘焙紙提起,包住桿麵棍,然後往前捲拉,捲起後,用桿麵棍靠自己的方向收緊。*此段也要練習,我這次因為奶油乳酪鮮奶油流動性有點高,加上又失手加太多內餡,捲的時候~大爆餡。
  4. 冰箱冷藏1小時,就可以享用美味的蛋糕捲了。

用朋友教的好方法,認真幫桑椹蛋糕捲拍幾張照片。

搭配了帶有點醬汁的果粒來做,在切的時候不免會讓蛋糕體沾上些桑椹色。不過被桑椹汁自然暈然開的乳酪奶油鮮奶油的漸層色則很美。

搭配上鮮果,整個畫面變得很活潑,用雜誌來當背景之一,也是還滿好運用的,因為雜誌的色彩很飽和。

整捲的蛋糕捲,這次差點忘了紀錄,原本都要收起來的,後來趕緊拿出來補拍,外皮同樣是毛巾布。

原本我其實是想要烤皮的,但是幾次做都被烘焙紙吃掉了,最近看到其他很會做蛋糕捲的人說,我應該是表皮還沒烤到位,不然是不會掉皮的,看來我又有再試一次的機會啦!

我得宣傳一下~我覺得這個配方的蛋糕體真的很好吃,不會過甜,吃起來鬆軟且香噴噴,讓我忍不住把切下的邊~都當下午茶吃掉了。

會做蛋糕捲,原本是因為我買鮮奶油來做我從小最愛吃的螺旋麵包捲,因為鮮奶油效期不長,所以就拼命想辦法用掉鮮奶油,於是就想到我長大後喜歡吃的甜點 – 蛋糕捲。

看起來綿密柔軟的~蛋糕捲~有沒有像枕頭,讓人好想躺上去睡個懶覺呀!

正式解鎖蛋糕捲,覺得很開心,終於朝向蛋糕類烘培品有一點點的前進了;但也是有點害怕……之後會反映在體重上呀!

跟麵包類的製品相比,我覺得做蛋糕類的烘焙品在打蛋白霜時,有種療癒感~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感覺??每次看到蛋白霜慢慢膨大,感覺好可愛~好舒服喔!

只是做完蛋白霜後,馬上就要進入急忙忙的階段,又突然變成緊張的感覺了。

歡迎一起試試~分享我~~~你的料理心得喔!

如果你對食品也很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沒老媽靠的日子,自己來~~好文章:

美國努力生活好文章:

#相關文字是個人料理經驗分享,歡迎想吃的朋友也動手做看看!

[生活須知]海鮮詐欺不止威脅到你的錢包,還有…? Seafood fraud not only a threat to your wallet, but also…?

Seafood Fraud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6 月 9 日

看著新聞上播著近期的研究討論著:海鮮詐欺不止威脅到你的錢包,還有…? Seafood fraud not only a threat to your wallet, but also…? 讓我不禁心頭一驚。(荷包都已經夠薄了,拿走了我的錢,你還想拿什麼?)

「海鮮詐欺是不是拿別的魚騙我?就像每次吃火過時,點的魚片口感跟味道都不同?」

如果是從前的我,在餐廳吃到口感好像不太一樣的魚片,其實就算了,下次不點就好了。可是從要自己去超市買魚後,才發現有些看起來一樣的魚,買回來口感不一樣的時候,真的很是懊惱。

好吧!我承認~我當下的煩惱只是~~大家吃不習慣我買錯的魚。

但是,下次不買就好,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嗎?

  • 海鮮詐欺不是新議題,你也一直被騙嗎?

  • 研究指出,1/3個餐廳的魚不是他們說的那種魚!
  • 忽視海鮮詐欺的可怕後果是什麼?

  • 為海洋生態貢獻,杜絕海鮮詐欺的發生!認識MSC標籤

  • 小結

*海鮮詐欺不是新議題,你也一直被騙嗎?

海鮮詐欺其實不是新的議題,在去年跟前年、前前….年其實都有上過新聞,只是我們經常看過就忘了,也沒有深究海鮮詐欺是什麼?

如果按照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 NOAA) 下的 FishWatch 網站對於海鮮詐欺的分類,可分成三大項:

1. 以A替代B

由於許多魚都會切片跟去皮,所以有些不肖的廠商會以低價的魚混充高價的魚來賺取差價。美國FDA針對這樣的問題,採用DNA檢測的技術去確認標示的正確性,結果顯示目前有85%產品是合格的標示。

雖然用高價的產品販售海鮮商品 (美國諺語:bait and switch) 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整體來說,用替代品欺騙消費者的方式並不是最常見的。

2. 重量短缺

比較少被消費者發現,但卻是最常見的情形,就是重量短缺。

你可能會跟我有一樣的疑惑:那秤重不就好了嗎?

實際上,重量短缺這種情形不是秤重就能解決的,因為經常發生在海鮮的前段處理,例如過度灌水 (overglazing)、浸泡增重 (soaking)、裹粉加重 (breading) 等。以過度灌水為例,政府已經有訂定規範要求業者標示,但是實際上,要真的辨別是業者超量添加的水量,在執行面上確實有困難。

同時,許多業者在販售海鮮時,以加冰保鮮等說法,實際上是讓消費者付出了比原本的海鮮價值還高的成本,買魚變買冰,這些都算是重量短缺的欺騙方式。

3. 錯誤標示

這裡的錯誤標示特別指得是因為原產地、規避規定跟關稅、或是以不合法的漁法捕捉的海鮮。這種違法情況最常發生在轉運(Transshipping)、海上換貨 (At-sea transfers) 跟錯誤的交易證明文件。

這類錯誤標示的原因是,業者想要節省海鮮的成本,透過不合法的方式進口來降低費用。

這些海鮮詐欺的手法,是否早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

印象中,我看過的一則新聞就是,記者去某個漁港的不同海鮮店家買蛤蜊,然後分別秤重後,發現有些店家其實把水的重量都算在蛤蜊身上。

這樣的商業手法跟我實際在美國購買時的情況是不同的。

前陣子,我因為想念台灣熱炒店,所以想自己做九層塔炒海瓜子,於是在美國不同超市買了幾次海瓜子,在美國的超市中,我看過有在活水中自己撈的;或是一袋網袋裝好,然後旁邊噴水的,不論是哪一種?當你秤重的時候,店家都會把袋子戳開,讓水流出後再秤重,這樣的方式~對身為消費者的我來說,覺得比較合理些。

*研究指出,1/3個餐廳的魚不是他們說的那種魚!

有人可能會說,那我不買海鮮,去餐廳吃海鮮總可以了吧!

不爭的事實是,以歐洲的餐廳為例,有1/3餐廳的菜單有錯誤標示的問題。研究指出,他們從歐洲的幾個國家中搜集總共283個樣本,研究團隊透多分析樣本的DNA,並比對菜單上面的名稱後,得出的驚人結果。

最高的標示錯誤率是接近50%,發生在西班牙、冰島、芬蘭跟德國。以魚為例的話,石斑魚跟鯧魚是最常被錯誤標示。白梭吻鱸 (pike perch)、龍利魚 (sole)、北方藍鰭鮪魚跟黃鰭鮪魚 (bluefin & yellowfin tuna) 等魚類,有近50%的消費者餐盤上吃的不是自己當時點的魚類。

還好只發生在歐洲,我住在其他地方

錯了!根據另一則研究指出,比較不同國家餐廳裡,標示著笛鯛 (snapper)的產品中,有近40%的魚是標示錯誤的。這些樣品的國家來源包括美國、英國、新加坡、澳洲及紐西蘭,其中,英國、加拿大及美國名列前三名。

看了有沒有心頭再一驚,原來每個國家的餐廳裡賣的產品,竟然都有標示錯誤的問題。其實這份研究在結論段有討論到,造成標示錯誤的最大原因在於產業管理與政策強度的不足

美國的管理現況是?

美國是最大的笛鯛市場,主要透過60個夥伴國家進口,也因為海鮮詐欺的問題,IUU漁撈及海鮮詐欺的特別工作小組 (The US Presidential IUU Task Force) 曾經發表聲明,指出西大西洋笛鯛 (L. campechanus) 是需要被保護的魚種。

不過,即使美國對於進口的海鮮種類,希望能達成供應鏈透明的目標,但是現實是,研究結果顯示仍有35%以上的笛鯛類產品被錯誤標示。(雖然跟先前相比,已經是降低許多。)

備註:IUU fishing 指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是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在1997 年召開的年會中首先提出,用以表示各種異常的漁業行為。

*忽視海鮮詐欺的可怕後果是什麼?

如果你或我,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都不計較自己吃到的海鮮是什麼?是不是就沒有關係了?

答案是否定的。

海鮮詐欺不只是消費者所付出的金錢與購買的魚類價值不符,原本我們想要獲取的營養價值都可能大打折扣。例如吳郭魚 (tilapia) 經常被拿來冒充是西大西洋笛鯛,以營養價值來說,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在西大西洋笛鯛上是比較高的。

試想如果你期望藉由飲食,多攝取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卻不如預期,是不是有點生氣!?

除了我們自身外,影響更深的是海洋資源的永續性。2020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每年有80億公斤到140億公斤的海洋漁貨是屬於非法捕撈的漁獲,這些未報告的漁業行為,除了讓某些不肖份子賺進大量的金錢,政府的稅收會減少外,其中最慘的是需要被保護的魚類,很多時候這些海洋生態資源是再也無法回復的。

你有聽說 Fish laundering 嗎?與海鮮詐欺有關。

洗魚?其實意義就類同「洗錢」,也有人稱「漁獲洗錢」,是以合法掩飾非法,常用的「洗魚」方法為「權宜船籍」與「虛報漁場」。

「權宜船籍」是指漁民為了規避國內的法規,而將漁船與漁獲量登記在他國名下,同時也可以跳脫漁獲配額的限制;「虛報漁場」則是,在大西洋捕撈的鮪魚,搬運至太平洋、印度洋漁船,佯稱是在太平洋、印度洋捕撈。

這些在我們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的事,其實我們都無法置身事外。原來海鮮詐欺 Seafood fraud 不止威脅到你的錢包,還有健康跟生態。

*為海洋生態貢獻心力,從認識藍魚跟綠魚標籤 (blue and green fish label)開始

許多國家都意識到違法捕撈對於海洋生態破壞的嚴重性,所以也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去規範管理。

政府做了什麼?

以美國政府的管理為例,在2018年1月開始實施「水產品進口監控計劃 (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 SIMP),希望藉由「從海洋到餐桌」的概念,要求水產業者提供捕撈及生產資訊,來避免非法漁業與漁獲詐欺的問題。

優先管制項目有鮪魚、旗魚、石斑、鯊魚等17類,並於2018年4月公告將蝦與鮑魚都列入管制計畫,於同年的12月31日開始實施。除了列入管制計畫的水產品外,也有符合SIMP的業者清單 SIMP-Compliant Importers List 可以參考。

查資料時,有看到NOAA在2016年公布這項資訊後,許多水產業者都非常反彈,認為這些管理制度會增加業者的生產成本。這讓我想起念書的時候,老師有提到過美國FDA公布了一篇針對魚類的調查研究,當時也是引起一陣譁然,漁業者跑去跟政府抗議,認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生計,這樣以後都沒有人要吃魚了。

後來經過多次溝通,產生了FDA對於魚類的飲食建議指南 Advice about Eating Fish,這樣的結果對於消費者有了保障,他們可以依照科學事實去決定,自己在不同的時期應該吃什麼樣的魚種?

FDA
Photo from https://www.fda.gov/food/consumers/advice-about-eating-fish

新的政策的實施總是不免有陣痛期,有些資訊很難一字一句跟每一個人說明,但這不代表就該繪聲繪影的被講成一定是怎麼樣?

一件事可以有成千上萬種解讀方式,對於當過業者、當過政府中的小齒輪、現在升級成14職等、全職消費者的我來說,這些的解套都與信任度有關,一旦信任建立了,理解感就能提升;但是一旦被背叛,信任感不在,重建彼此的信任的過程,就需要花上許多的時間。

產業做了什麼?

美國肉品一樣,其實水產品也有相關的「海洋生態標籤」,由海洋管理理事會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 推動、制定。

MSC是1997年在英國成立,是一個全球性、獨立的非營利的團體,針對永續漁業管理、加工漁產品的來源、產銷履歷資訊、加工場所的食品衛生安全等作管理驗證。

認同這項理念的業者會向MSC提出申請,按照不同管理驗證所需時間長度不同,複查的時間也不同。全球有近15%的業者都是MSC認證的廠商。

除了生產端的業者外,其實也有不少通路商跟餐飲業者都支持MSC的理念,像是Walmart、Hilton跟ALDI等等。

MSC
Photo from https://www.msc.org/

消費者該做什麼?

身為地球中一份子的我們,對於海洋生態的永續性,應該也能從自身的生活中做起。

盡量多吃建議的水產品

針對水產品的選擇,有一份 Good Fish Guide,消費者可以透過這份清單了解,哪些水產是建議食用跟必須要避免的,總共有5個等級。

在台灣也有《台灣海鮮選擇指南》,2021年4月發佈了5.0版本,新增8魚種、調升5魚種燈號,其中魩仔魚首次列為黃燈 (斟酌食用)。據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解釋,因為魩仔魚採取的拖網漁法,容易捕獲到其他魚種的寶寶的高風險;此外,魩仔魚也是其他許多生物的餌料,所以被調成酌量食用。

透過清楚明瞭的單張就能了解自己應該選擇食用的水產品種類,你也可以去市場找找這些綠燈的水產品,因為綠燈的海鮮是可以天天享用的海鮮;而黃燈的海鮮則建議過年佳節時,偶爾品嚐。(《台灣海洋選擇指南》第五版線上手冊)

消費者該做什麼?

身為地球中一份子的我們,對於海洋生態的永續性,應該也能從自身的生活中做起。

盡量多吃建議的水產品

針對水產品的選擇,有一份 Good Fish Guide,消費者可以透過這份清單了解,哪些水產是建議食用跟必須要避免的,總共有5個等級。

在台灣也有《台灣海鮮選擇指南》,2021年4月發佈了5.0版本,新增8魚種、調升5魚種燈號,其中魩仔魚首次列為黃燈 (斟酌食用)。據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解釋,因為魩仔魚採取的拖網漁法,容易捕獲到其他魚種的寶寶的高風險;此外,魩仔魚也是其他許多生物的餌料,所以被調成酌量食用。

透過清楚明瞭的單張就能了解自己應該選擇食用的水產品種類,你也可以去市場找找這些綠燈的水產品,因為綠燈的海鮮是可以天天享用的海鮮;而黃燈的海鮮則建議過年佳節時,偶爾品嚐。(《台灣海洋選擇指南》第五版線上手冊)

海鮮建議指南

認識藍魚與綠魚標籤

Seafood Fraud
Photo from https://www.msc.org/en-au/what-you-can-do/eat-sustainable-seafood/the-difference-between-farmed-and-wild-seafood

藍魚標籤應該比較多人聽過,是MSC驗證後的業者可以貼的一個藍色標籤,透過與經過驗證的民間組織合作,授權使用MSC的藍魚標籤。

藍魚標籤表示,你所購買的魚類產品是從可追溯源頭的漁場而來,而且經過嚴謹的驗證與定期的複驗,確認管理符合MSC訂定的相關規定。

而綠魚標籤則是由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 (ASC) 做水產品認證,ASC是2010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和IDH創建的獨立性非營利組織。

綠魚的標誌表示,你所購買的魚類產品是由可追溯源頭的養殖場而來,而且需要符合養殖用水、水質、飼料、疾病、動物福利等,共七大標準,台灣也有ASC 認證的臺灣鯛企業。

*小結

  • 如果你也關心自己吃的水產品,也深愛這個地球的話,建議可以選擇建議食用的魚類跟海產,Good Fish Guide 的Best choice跟Good choice,在台灣則可以參考《台灣海鮮選擇指南》的綠燈海產。
  • 如果可以,優先選擇有藍魚標籤跟綠魚標籤的產品,以行動支持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 飲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個人心中有一把尺。我只是把我得到的資訊整理給你參考,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每個人考量跟背景不可能全然相同,只有你知道你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食物。

寫這篇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有點好奇,海產消費量高的日本,政府及產業對於這些海鮮的規範會是什麼?

因為從其他食品的管理面上,我認識到的是他們的產業力量還蠻大的,很多產業的組織或是地方的組織會訂定比政府規範還高的規定,要求或是輔導業者配合改善,所以不曉得他們對於水產品的管理是不是也是很嚴謹?

下回有機會,來找看看相關的資料,再分享給對這個問題也感興趣的你。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小天的好吃生活筆記粉絲專頁~一起學習食品知識、料理烘焙及生活經驗;或可以訂閱我的部落格,即時閱讀最新文章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生活需要知道的大小事相關好文章:

疫情期間返台的防疫紀錄,來畫重點:

#相關文字是我個人經驗跟參考網路資料綜合完成,科學知識隨時會更新,歡迎一起學習!

[櫪木]德川家康長眠地-東照宮 (Toshogu) 世界遺產

Toshogu

*日光東照宮 (Toshogu) 與德川家康

日光東照宮 (Toshogu) 是世界遺產二寺一社中的一社,是德川家康的埋葬地。

我們從輪王寺出發前往,一路上可以看到很美的楓紅,如果可以選擇秋天來日光,不僅可以看到世界遺產,也可以一賞秋天的日本呢!

路上還拍到東京晴空塔標誌的立牌,這邊的高度跟日本東京晴空塔(天空樹)是一樣高的高度喔!

據說原本建於西元1916年的東照宮,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華麗,而是後代子孫德川家光因為仰慕祖父,於西元1936年再重建社殿等建築,稱為寬永大改造,也才有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陽明門、眠貓跟三猿等極具藝術價值的建築跟雕刻。

德川家康之所以神格化成東照宮的主祭神,是因為日本神道中的英雄信仰。由於德川家康結束了戰國亂世,統一全日本的功績,因此死後被尊為江戶幕府的守護神「東照大權現」,像太陽一般,從東側照亮整個日本,守護居住在日本的大家。

日本有許多東照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位於櫪木縣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也是所有東照宮間的本社。

延伸閱讀:

這些神社跟寺廟也跟德川家康公有關:

*東照宮境內國寶等55棟社殿群

日光東照宮因為其建築雕刻及歷史重要性,境內有8棟日本國寶,34棟日本重要文化財等55棟社殿群,其中有一些國寶跟重要文化財,我參拜時還不認識,說來還真有點可惜。

日光東照宮

石鳥居(一の鳥居)

石鳥居是重要文化財,是在元和4年(西元1618年)時,由九州筑前(福岡県)藩主黒田長政公所奉納的,這個鳥居的食材都是由九州用船運送過來,再由人力搬上日光上。

如果近看時鳥居可以看到上方就刻有藩主黒田長政公相關的文字。日光東照宮的鳥居是明神鳥居,高9.2公尺、兩柱距離是6.7公尺、柱的直徑是3.6公尺,全部由花崗岩製造。

據說「日本三大石鳥居」就是指日光東照宮的石鳥居、京都八坂神社的石鳥居及鎌倉鶴岡八幡宮的石鳥居,能有幸看到「日本三大石鳥居」之一,真是很值得。

五重塔(ごじゅうのとう)

走過石鳥居後,就會看到五重塔,高聳直立的五重塔,很有氣勢,也是重要文化財。

慶安3年(西元1650年),由若狭の国(福井県)小浜藩主酒井忠勝公奉納;於文化12年(西元1815年)因火災而燒毀,同年同一個藩的藩主酒井忠進公再建。

五重塔的建築設計有免震的功能,免震是抗震工法之一,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種,東京晴空塔的設計也是參考同樣的工法來建造。

在五重塔上也可以看到佛教的影子,因為江戶時代是神佛習合,所以境內也有佛塔,由下而上的五層分別指得是地、水、火、風、空。外部的雕刻則有12干支與德川家的三代將軍的生肖年的動物。

表門(おもてもん)

是東照宮最初的門,左右有仁王像,所以也被稱為仁王門,典型的寺廟門。(在高尾山上的藥王院也有仁王門。)

入內則有唐獅子像,也是必看的重點之一;此外,表門上有許多雕刻,包括唐獅子、象、牡丹等66處的雕刻。

神厩舎/三猿(しんきゅうしゃ/さんざる)

神厩舎

神厩舎就是神馬居住的地方,最初的御神馬(ごしんめ)就是徳川家康在關原之戰騎乘的戰馬,在元和3年(西元1617年)過世,並於寛永7年(西元1630年)作為東照宮的御神馬奉仕於神社中。

境內的神厩舎應該是東照宮唯一的木製建築,相較於其他社殿,當時是參考武士家的馬房而建造。我們參拜那天也有看到神馬,只是要注意~拍照千萬不要開閃光燈喔!

神馬是日本神道中,向神社奉納作為神的坐騎的祭事用馬。

不見、不言、不聞三猿

自古以來,猿就是馬的守護,所以在日光東照宮的橫樑上就有猿的彫刻,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不見、不言、不聞(見ざる・言わざる・聞かざる)」三猿。

在神馬舍上有帶著不同意義的猿類雕刻,其中的不見、不言、不聞三猿,就像是人的童年時期,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不要看跟聽世間的壞事,不要使用不好的言語,要時時警惕自己做善良的事。

御水舎(おみずや)

位於前往陽明門前的御水舍,也稱手水舍,是到神社參拜神明以前,都要先洗手跟口腔,讓身心清潔的設施,經常去參拜神社的朋友應該不陌生。

水盤是元和4年(西元1618年)九州佐賀藩主鍋島勝茂公所奉納,四角都有3根柱子,總共12根的花崗岩石柱,東照宮的手水舍是國家的重要文化財。

唐銅鳥居(二の鳥居)

相對於一之鳥居的石鳥居,陽明門前的二之鳥居是寛永13年(西元1636年)時,由3代将軍徳川家光在寛永大改造時建立的銅製鳥居,可以看到匾額上有屬於德川家的葵紋,也是日本的國重要文化指定財。

陽明門(ようめいもん)

身為國寶的陽明門,幾乎是所有到訪東照宮的旅者會留影的地方,號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最美的門」。

以金色和白色兩種色彩作對比,一眼就讓人留下深刻的影響,而且建築的形式,也有種不同於五重塔的氣勢。據說陽明門用了共24萬張金箔製成,不止外觀華麗,也是價值不斐的一棟建築。

此外,門上有超過500個的聖人賢人的雕刻樣貌。在東照宮內,是雕刻數排名第三的建築(第一名是本殿、第二名是唐門)。

正面唐破風下的「東照大権現」,是神佛習合時代時徳川家康的神好;屋頂下,有龍頭的雕刻,也是德川家光的生效,同時也有古代中國王權的象徵。

由於陽明門的裝飾跟雕刻十分吸睛,一天中也無法看完,所以陽明門也被稱作「日暮の門(日暮門)」。

我們在陽明門前還拍了不少照片,雖然當時不知道陽明門是國寶,但是確實讓我們覺得是值得拍照紀念的建築。

廻廊(かいろう)

陽明門左右的建築物,有日本最大級的花鳥彫刻裝飾25枚,也擁有最多的牡丹花的雕刻,迴廊的整體色彩非常的鮮明。東西迴廊也是國寶,有沒有覺得東照宮一逛,國寶貼紙獲得好幾枚?

唐門(からもん)

穿過陽明門,就可以看到唐門,比起陽明門小了一號,不過雕刻共有611個,也是東照宮中相當重要的正門。

江戸時代時,只有「御目見得(おめみえ)」以上,即可以拜見將軍的幕臣、大名才能進入唐門。

御本社(ごほんしゃ)

本殿、石の間、拜殿是東照宮最最重要的建築,其上的雕刻數更是東照宮之冠,可以想像肯定非常的華麗。

石の間是本殿與拜殿間的一個空間,有一說為本殿是神的世界,而拜殿則是人間的世界,所有的祭典是在「石の間」這樣的房間中舉行,在大崎八幡宮中也有類似的設計。

穿過陽明門後右手邊就是通往奧宮的迴廊,同時也能看到有名的「眠貓 (眠り猫)」。

奥宮/眠り猫(おくみや/ねむりねこ

奧宮

德川家康的墓地就是在奧宮這裡,但是要到達奧宮之前,得先爬200多個階梯才能到達。

中途可以看見寫著德川家康名言的立牌: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 (人の一生は重荷を負うて遠き道を行くが如し 急ぐべからず)。

在前往奧宮的路途上看到這個立牌,好像更能體會其中的意涵。

眠貓

眠貓據說是左甚五郎的作品,也是國寶之一,帶有相當重要的意涵。

牡丹花下的貓咪正在安穩地休憩著,麻雀四處飛舞、開心生活著,這些雕刻都象徵著在德川政權領導之下,所帶來的太平盛世。

*日光東照宮-小知識

  • 東照宮屬於德川家靈廟之一,建於西元1916年;西元1936年再重建社殿等建築,稱作寬永大改造。
  • 境內有8棟日本國寶,34棟日本重要文化財等55棟社殿群。
  • 主祭神是德川家康公,相殿也配祀太閤豐臣秀吉公以及鎌倉幕府第一代將軍源賴朝卿。

*日光東照宮-開放時間及交通方式

  • 官網:http://www.toshogu.jp/

  • 授與所開放時間:4月〜10月 午前8時(開門)〜午後5時(閉門);11月〜3月 午前8時(開門)〜午後4時(閉門) 

  • 地址:栃木県日光市山內2301

  • 交通:自JR日光站、東武日光站搭乘往中禪寺溫泉或湯元溫泉的東武巴士約5分鐘,在「神橋」站下車後步行5分鐘;或是搭乘「世界遺產巡遊巴士」約10分鐘,在「勝道上人像前」下車後即達。

從「睡貓」通往德川家康長眠之地「奧宮」的坡道,以及從東照宮往日光二荒山神社的參拜道,都是相當受歡迎的能量景點,如果有機會去日光遊玩,到世界遺產時,別忘了去這些地方看看喔!

日光的世界遺產二社一寺,延伸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東京都及周邊神社

櫪木縣神社及寺廟

宮城縣神社

福岡縣神社

北海道神社

#相關文字都是我的經驗跟參考中日文網路資料,也喜歡到日本旅遊的同好們~歡迎交流喔!

[廚房筆記]台式泡菜 Taiwanese kimchi 只需5步驟,一次就成功!

Taiwanese kimchi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5 月 6 日

台式泡菜 Taiwanese kimchi 是我每次幫老爸買臭豆腐回家時,都會想跟老闆多加買一份的東西,因爲每一次吃臭豆腐,我爸好像都覺得泡菜份量不夠,不過我相信~這應該很多人都有同樣的困擾。

小時候,我們家很少吃宵夜,難得可以吃到宵夜的機會就是週六晚上開著小貨車來賣的臭豆腐,每次聽到山上的小貨車的叫賣聲,我們就會趕快跑去找媽媽,問她是不是可以去買臭豆腐給爸爸吃?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還是要穿羽絨外套跟著媽媽一起出去買,站在小貨車旁打著哆嗦,等待香噴噴的臭豆腐。

印象中,小貨車的燈光在暗夜裡總是顯得特別亮,也或許是因為我太想吃臭豆腐的心情,讓我老是可以一眼就能發現遠處的那個光芒。

在台灣到處能看到的臭豆腐攤位,在美國要怎麼也找不到,有賣臭豆腐的店就是台式料理的餐廳,或是像是沸點三媽臭臭鍋這樣的台式小火鍋的地方了,不過大多是麻辣臭豆腐,都不是炸的酥酥香香的臭豆腐。

原本有次我老公要帶我去吃臭豆腐大王,他說那裡有賣炸的臭豆腐,但是因為餐廳開店時間比較晚, 所以我們的臭豆腐之行就先暫時延後。

然後就在某天,我竟然意外在華人超市看到冷藏的深坑臭豆腐呀!!!開心的立馬買了下來,當時還猶豫著是否要多帶幾包?

買到臭豆腐後,每天就在想何時來做看看台式泡菜?因為老公一直說婆婆之前有一次做的台式泡菜他不喜歡,所以讓我有點擔心。找了很多食譜,發現做台式泡菜的重點就是醋跟糖1:1,然後就是看自己想加的香辛材料了,每家都可以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

原本以為台式泡菜很難做成,結果第一次做出來就很成功,再獲老公跟婆婆的好評;而且不像韓式泡菜或是黃金泡菜要特別去買特殊的調味料跟打成汁的步驟,相比起來~台式泡菜真的好做很多。

我用廚房現有的基本材料作出台式泡菜,一起試試!

還沒加入我的粉絲專頁嗎?快加入我的粉絲專頁或是幫我的文章按個大大的讚,給我一些鼓勵吧!

台式泡菜 Taiwanese kimchi 料理紀錄

台式泡菜原料及配比

▏用料

  1. 高麗菜 半顆
  2. 紅蘿蔔絲 半根
  3. 蒜頭 5瓣
  4. 鹽 適量
  5. 糖 1碗
  6. 白醋 1碗
  7. 花椒粒 10-15顆

台式泡菜作法

  1. 取平底鍋,開小火,將花椒粒炒出香氣。
  2. 高麗菜撥大片後,再撥成適口大小、菜梗斜切成1公分左右大小,紅蘿蔔切絲或刨絲(我是用Kitchen配件刨絲,可以看蘿蔔糕的自問自答Q6),用過濾水沖洗乾淨,放到一個塑膠袋中,分層加入一些鹽醃半小時,中間可以搖個2次,接著用過濾水稍微清洗表面鹽分。
  3. 殺菌好的玻璃罐放步驟1炒香的花椒粒、切片的蒜頭、一碗糖、一碗白醋,搖動玻璃罐讓糖融化。
  4. 菜葉稍微擠水放入玻璃罐,將玻璃罐上下搖跟平面滾一下玻璃罐,讓高麗菜沾上步驟3的調味汁液。
  5. 放到冰箱2晚後,就可以吃爽口清涼的台式泡菜了。

關於台式泡菜 Taiwanese kimchi 的自問自答!

Q1 台式泡菜加鹽的原因是什麼?鹽漬的時間都一樣嘛?

A1 

我覺得台式泡菜的加鹽步驟是去蔬菜的苦澀味跟保持高麗菜的爽脆口感,所以鹽的用量不會太多。(鹽量太多可能會破壞葉片的組織,失去脆脆的口感。)

我的做法是用大塑膠袋,先丟一半高麗菜跟紅蘿蔔絲後,就加一些鹽,再搖一搖;接著在加剩下的高麗菜跟紅蘿蔔絲,再加入一些鹽,再搖一搖,然後靜置30分鐘的中間,搖動2次左右。

鹽漬的時間我都是抓30分鐘左右,會用過濾水洗掉表面鹽分後試吃看看,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口感,就可以結束鹽漬階段了。

Q2 台式泡菜成功的最大關鍵是什麼?

A2 

我之前醃過酸白菜、韓式泡菜跟黃金泡菜,我覺得台式泡菜跟大白菜的醃漬菜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不是利用乳酸菌發酵產生風味跟酸味。

台式泡菜類似小黃瓜清抓鹽出苦水後,就利用糖跟醋去調味的原理,調味適中的最大關鍵就是要符合各家的喜好,這需要自己測試,基本上不夠酸就加醋,不夠甜就加糖,浸泡到調味汁液的自然就容易入味。

但是這些醃漬蔬菜要成功的最大關鍵,或是該說「能吃的」最大關鍵,就是不能遭受污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玻璃罐的清潔跟不能混入非飲用水進去,這兩點都會讓自製泡菜或醃漬蔬菜失敗變味。

我會建議上午用熱水燙過玻璃罐後,放在通風且乾淨的架上晾置半天,下午做完的泡菜,剛好可以放進去。另外,我的調味汁液量沒有用到很多,所以需要2天左右去醃漬入味,我看過也有人是冰幾個小時就可以吃的。

Q3 台式泡菜一定要用花椒嗎?我家如果沒有可以嗎?

A3 

其實調風味這一塊,可以自己多加測試,原本我也沒有加花椒,因為我家正好只有青花椒,聽說青花椒是會有麻的口感,而不像紅袍花椒的香氣,所以我就先沒有加。

後來因爲想做其他菜,也有用到紅袍花椒,所以我才跑去買,順便也放了幾粒進去,結果~~香氣深獲大家好評,所以我家的配方才開始加花椒進去。

所以即使你們家沒有花椒,也還是可以做,蠻多人會加辣椒或是其實蒜頭切成末或是再多加一些用量,都能讓你家的台式泡菜充滿蒜香氣。

Q4 搭配台式泡菜的臭豆腐怎麼炸?

A4 

做台式泡菜的很多人應該都是因為想搭配酥香脆的臭豆腐吧!

從小,我們家最喜歡的臭豆腐的第一要件就是要夠酥,而夠酥的方式就是觀察老闆有沒有要剪開炸第二次,如果只有一整塊炸過,就剪開上桌的,可能口感不會那麼酥香。

自己炸臭豆腐前也有先研究一下,原來作法也不困難,就是下面的3步驟:

    1. 油鍋開中火,到有微微紋路時,放入已經洗淨、擦乾表面水分的臭豆腐,等約30秒,關火,讓臭豆腐悶炸到自己浮起來。
    2. 將浮起來的臭豆腐撈起,瀝乾多餘的油脂,放涼約1分鐘,然後用剪刀或是菜刀剪切成適口大小。
    3. 將火轉中大火,到油有點微冒煙,放入切開的臭豆腐,此時會有比較大的批哩啪拉聲,小心放入臭豆腐,並炸至表面呈現金黃,撈起並瀝乾多餘的油脂,或用廚房紙巾吸除油脂。

Q5 搭配臭豆腐的蒜蓉醬油怎麼調?

A5

這也是臭豆腐必備,準備的調味料或食材也幾乎是家中常備品,可以參考下方配方:

    1. 醬油膏:5大匙 (按照家中油膏鹹度調整,素蠔油會比較甜)
    2. 蒜泥:6瓣蒜頭量 (按家中人口對蒜香味的狂熱程度調整)
    3. 砂糖:1.5大匙 (喜歡甜的朋友也可以增加砂糖用量)
    4. 冷開水 適量 (調整適口的稠度)

建議前1-2天先調配好,蒜泥放在醬汁中隔夜,風味會更平衡。多的蒜蓉醬油可以保存在冰箱一週,吃蘿蔔糕也可以用。

臭豆腐攤位必搭的第一名大腸蚵仔麵線作法,延伸閱讀:

Q6 這個冷藏臭豆腐哪裡買?

A6 

大華或是168兩個華人超市,我都有看過,而且一旦進貨,就會賣個1個月左右的時間;而且效期還蠻長的,像我買的那一批,可以放在8個月之後,所以如果想吃的人,確實可以多囤幾包。

順道提一下,這家的臭豆腐打開時,還蠻臭的,所以在炸的時候,我也一直覺得很臭,整個1樓都很臭,原本有點怕被鄰居檢舉;但是實際吃,並不是非常的臭,或許可以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吧?

成功做好台式泡菜後,讓我有些開心,因為我們家假日都喜歡去餐廳買麵食吃,有時候小菜一份都不多也不便宜,又希望公公婆婆每一餐都能吃蔬菜,所以偶爾讓他們搭配吃吃台式泡菜,感覺也還蠻不錯;而且夏天正是吃涼拌菜的好日子呀!

但是這也讓我想要提醒大家,醃漬蔬菜剛開始不要醃太多量,像我之前一直想推銷我做的韓式泡菜給我公婆吃,但是因為怕他們覺得太辣,所以吃得很緩慢,害(老闆娘)我產品滯銷,不慎醃了2個月~酸味十足,被老公嫌到不行,下次決定要減量醃韓式泡菜了,有機會再分享韓式泡菜跟黃金泡菜的食譜。

歡迎一起試試~分享我~~~你的料理心得喔!

如果你也愛吃蔬菜,分享給你我之前寫的蔬菜保存方法,一起吃~新鮮又營養的蔬菜吧!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沒老媽靠的日子,自己來~~好文章:

美國努力生活好文章:

台灣的好食餐廳心得分享文章:

世界各地好咖啡心得分享文章:

#相關文字是個人料理經驗分享,歡迎想吃的朋友也動手做看看!

[櫪木]攻頂成就-日光二荒山神社 (Futarasan Jinja) 世界遺產

Futarasan Jinja

*日光二荒山神社 (Futarasan Jinja) 與男體山攻頂的故事

位於日光的二荒山神社 (Futarasan Jinja) 的創建過程並不容易,據說在1200多年的前西元767年,當時的日光還是一片未開發的土地,都是原始得樹林,因此櫪木縣著名的高峰 – 男體山當時,都還沒有人爬上去過。

「勝道上人」是我在前一篇的神社文章:[櫪木]日光山岳信仰的起始-輪王寺(Rin noji)世界遺產提到過的人,他對於日光二荒山神社的創建,是一位相當重要的人物。

因為「勝道上人」是日光的開山始祖,當時他為了爬上男體山,在西元767年跟西元781年都分別嘗試登頂,但是都因為原始樹林的阻礙下而失敗。

直到西元782年第三次的挑戰時,才終於成功攻頂,並為了祭祀男體山的神,在同年於男體山的山頂建造「二荒山神社奧宮」。

西元784年時,建造了本社跟奥宮中間的二荒山神社中宮祠。

西元808年時,建造了日光二荒山神社的本社。

這也是日光二荒山神社中的本社、中宮祠與奥宮是在三個分開的地點的原因。

如果想要全部都參拜,可以從中宮祠那的登山口開始走,約需要5-6小時的時間,可以到達位於男體山山頂,標高2486公尺位置的日光二荒山神社奥宮。

是有機會完成的目標,只是要好好訓練一下自己的體力跟腳力,就可以挑戰男體山的山頂,這樣就有機會達成攻頂的成就啦~

山頂上真的很美,不過還是讓我們先欣賞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照片過個癮吧~嘿嘿~~~

*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神橋與本社

「神橋」與「本社」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日光二荒山神社。

神橋

「神橋」傳說是勝道上人在此地無法渡過大谷川時,祈求神佛加以協助,於是出現2條蛇,變成了這座神橋,讓他能順利越過河川。

如果在網路上找其他人分享的日光旅遊照片,幾乎都會看到這個朱紅色的神橋,很美,也很有氣勢。特別在秋天有楓紅時,配著不同繽紛色階的紅葉跟湛藍的溪水,讓人一見,難以忘懷。

鳥居與樓門

二荒山本社就位於東照宮跟大猷院間,我們是從東照宮往二荒山神社走去,會先經過長長的參道,一旁是排列整齊的時燈籠,走約2-3分鐘就會看到樓門。

二荒山神社的樓門看起來也很有氣勢,是入母屋造式的木造樓門,上方掛著寫著「正一位勳一等日光大權現」的匾額。

經過樓門,就可以看到鳥居,但其實這一側並不是正門入口,正門應該是從大猷院那一側過來才是,社方的照片幾乎都是從那一側拍過來。

看照片時,默默覺得跟宇都宮二荒山神社的鳥居與參道,還真的有幾分神似。

境內

良緣笹之輪

如果跟我一樣是9月到11月間來參拜的朋友,就會遇到祈求好姻緣的「良緣笹之輪」(良縁願って笹の輪くぐり),以8字形繞圈三次,可以帶來良緣。

乍看下,我原本以為是像是二宮神社在夏天時,有茅草做的輪狀祈福物(茅の輪),但其實並不大相同,笹之輪(ササの輪)的ササ是指小竹子。

日光二荒山神社的這個活動,其實也是在大約10多年前才開始的,每到秋天時,都會吸引很多想要求良緣的人到神社參拜。

緣結神木

日光二荒山神社是結緣著名的神社,進入神社後就會看到這一棵「縁結びのご神木」,前面的立牌寫著 すぎ(杉)なら(楢)ば一緒に!的原因是,這棵是楢樹寄生在杉樹而長成的神木。

神木前方有掛繪馬跟御神籤的地方,應該很難不注意。

夫妻樹

境內的夫妻樹也是必拍重點,是二棵大小相似的樹木由底部相連生長,象徵著主祭神跟其妃神的樹木。

我那次其實是跟著一對甜蜜的新婚夫妻去,所以竟然只有拍到夫妻樹!!不然,其實一旁的親子樹也很有故事呀!

親子樹也是兩顆同生的樹跟另一株小樹,象徵著就是二荒山神社的三位祭神,在親子樹前有祈求良緣的狛犬。

拜殿與本殿

桃山風格的拜殿及本殿,據說是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於元和5年(西元1619年)捐贈,是日光山中最古老的建築,於1645年再建,並於平成完成本殿的大修理。

從拜殿參拜時,可以看到後面的本殿。

日本庭院「神苑」

本社中的神苑,入場是需要300日圓(漲價了啊!),當時因為趕著要走行程,所以沒有進去。回家後,感到相當的懊悔,裡面非常值得一看呀!下次去,我一定要留時間在神苑。

日光二荒山神社

看了好些篇文章的分享,我覺得「二荒靈泉」、「運試しの輪投げ」跟「日光連山遙拜所」相當值得去體驗一下。

二荒靈泉 (二荒霊泉)

是御本社背後的恒霊山的洞窟湧出的泉水,由於治療眼病尤其靈驗,被稱作「薬師霊泉」及滝尾神社境内,天狗沢旁湧出的名水「酒の泉」匯集,導引至神苑的西側而來。

旁邊的小茶屋有使用泉水製造的咖啡、抹茶、甘酒等飲品,也可以向他們購買專用的壺,裝些泉水回去,據說有養顏美容的功效。

在宇都宮的二荒山神社中,有的是一口井「明神の井戸」,是江戸時代的宇都宮名所「七木 七水 八河原」(しちぼく、しちすい、はちかわら)中的七水之一(遺跡),不像二荒靈泉有泉水可喝。

運試しの輪投げ

類似夜市的套圈圈遊戲,投三次中一次都表示:運氣好!不過我看很多~日本參拜者都分享~不太好投中呢!

之前參拜的川越熊野神社,也有類似的套圈圈試好運的地方,不同的竿子代表不同的運勢,日光二荒山神社是顏色不同的竿子,不知道是否有類似的意義?

日光連山遙拜所

位於神苑的最裡頭的遙拜所,是為了腳力較弱或無法登山的參拜者設計,可以在「日光連山遙拜所」進行參拜。

有點類似我去過石濱神社,境內有「富士遙拜所」,是在1958年時建造,也是為了讓無法爬到富士山頂祈願的人,能在此得到神明同樣的恩惠跟保佑。

其他,像是中空的神木、朋友神社、日枝神社、大國殿的蛋糕占卜也各有特色。

*日光二荒山神社 (Futarasan Jinja) 的山岳信仰

山岳信仰

講了這麼久的「男體山」跟辛苦登山跋涉開道的「勝道上人」,就一定要來說一下~日光二荒山神社的山岳信仰。

山岳信仰是自然信仰的一種,又稱萬物有靈論,是一種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靈魂,且能夠思考,包括森林、高山、流水、雷電或是動植物等都是有靈存在。例如仙台的金蛇水神社,被認為是人們在此處農耕時,水神從山上向平原流入水而創造出來的地區;而後,京都的名刀匠特別打造「金蛇」奉祀在此神社,作為水神宮的御神體。

所以,在日光二荒山神社中,指得山神便是男體山、女峰山、太郎山等三神。

日光二荒山神社
Photo from http://www.futarasan.jp/index.shtml

日本的神道、佛教與神佛分離

在神佛分離之前,其實男體山、女峰山及太郎山,對佛教來說分別是千手觀世音菩薩、阿彌陀如來及馬頭觀世音菩薩。

若是由神道來看,則分別是大己貴命(父)、田心姫命(母)及味耜高彦根命(子)。

直到明治4年(西元1871年)頒佈了「神佛分離令 (神佛判然令)」,嚴格區分天皇信仰的神道與佛教,也因此輪王寺被歸類為寺廟,而二荒山神社則屬於神道的神社。

在高尾山的藥王院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神社中被稱作隨神門的建築,在有鳥居的寺廟中責備稱作山門或仁王門,其實都是一種結界的概念。

二荒山大神

因為被分做神社,所以現在所稱的「二荒山大神」的三神指的就是大己貴命、田心姫命跟味耜高彦根命。

大己貴命就是大黒様,所以在日光二荒山神社也被稱作「日光的大黒様」,是家内安全、商売繁盛、開運、良縁成就等利益的神明。田心姫命是大己貴命的妃神,有著生子、安產、養育等的利益。味耜高彦根命是田心姫命跟大己貴命的小孩,主要是農業或漁業、交通守護的利益。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說,境內得「夫婦樹」跟「親子樹」都與神社的主祭神相呼應。

另外,由於大己貴命的關係,日光二荒山神社是祈求良緣有名的神社,當然也少不了的良緣御神籤。當時還沒有瘋狂的著迷於神社授予品,所以只簡單拍了放在一旁的御神籤。

*日光二荒山神社 (Futarasan Jinja) -小知識

  • 勝道上人在西元782年第三次挑戰男體山時,才終於成功,並為了祭祀男體山的神,在同年於男體山的山頂建造「二荒山神社奧宮」。西元784年時,建造了本社跟奥宮中間的二荒山神社中宮祠。西元808年時,建造了日光二荒山神社的本社。
  • 主祭神是大己貴命(父)、田心姫命(母)及味耜高彦根命(子)。

*日光二荒山神社-開放時間及交通方式

  • 官網:http://www.futarasan.jp/index.shtml

  • 授與所開放時間:開放時間:4月〜10月 午前8時半(開門)〜午後5時(閉門);11月〜3月 午前9時(開門)〜午後4時(閉門) 

  • 地址:栃木県日光市山内2307

  • 交通:自JR日光站、東武日光站搭乘往中禪寺溫泉或湯元溫泉的東武巴士約5分鐘,在「神橋」站下車後步行5分鐘;或是搭乘「世界遺產巡遊巴士」約10分鐘,在「勝道上人像前」下車後即達。

日光二荒山神社中可以見到「下野國一之宮」的說明或立牌,其中「下野國」是櫪木縣在令制國的名稱,「一之宮」則表示是該地域之中社格最高的神社,也可寫成一の宮或一宮。

不過,其實我去宇都宮的二荒山神社時,也有看到「下野國一之宮」說法,宇都宮的二荒山神社是櫪木縣內式內社(名神大社)中,唯一由歷代城主擔任社務職,稱作「宇都宮大明神」。

不知道究竟哪一個神社才是「下野國一之宮」?還是說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神社列屬於一之宮呢?好像至今都沒有定論。

一之宮的神社的延伸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東京都及周邊神社

宮城縣神社

福岡縣神社

北海道神社

#相關文字都是我的經驗跟參考中日文網路資料,也喜歡到日本旅遊的同好們~歡迎交流喔!

[廚房筆記]大腸蚵仔麵線 Oyster and pork intestine vermicelli

Oyster and pork intestine vermicelli

大腸蚵仔麵線 Oyster and pork intestine vermicelli 也是你喜歡的台灣小吃嗎?我老公很喜歡吃麵線,所以我們每次返台都會去吃,像是蕭敬騰也去過的中山赤峰街面線町或是住北車附近時去吃過的大狗麵線

小時候,媽媽因為週六還要上半天班,有時候趕時間就會快速煮麵線羹給我們吃,印象中,裡面會有不同的丸子,我還會自己仔細算算分到幾顆丸子,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外面賣的麵線都是加大腸或是蚵仔的。

蚵仔麵線的蚵仔其實每次吃都要碰運氣,實在很難吃到大顆又新鮮的蚵仔麵線;大腸麵線的大腸倒是都滷的不差,就是少數店家的咬感有差,有的很軟,有的則是咬不斷的橡皮筋;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量總是很少。

在洛杉磯,我們沒有在餐廳吃過大腸麵線,每每在社團看到別人家曬蚵仔麵線或是大腸麵線,總是讓我看了直流口水,所以去年趁華人超市特價時,一次買到2包,才花了$5(折合大概是新台幣150元);今年開始~~一包打折還要$3.6,漲價了!讓我萌生~乾脆之後自己從台灣帶好了~又不重,也不怕碎。而且是可以攜帶入境的食品 (什麼可以攜帶入境美國?看這2篇文章 [旅行經驗]2021哪些食物可以帶入美國(Admissible food)?從官方規定講起![旅行經驗]2021從特產來看!能帶來跟寄到美國的食品? Bringing or Sending Food to the US)

最近看著天氣要轉暖了,於是想說週末來吃個豐富的大腸蚵仔麵線吧!放了自己做的滷大腸、肉羹跟華人超市買到的台灣花枝丸,還有生蠔,結果大家都吃的很開心~很滿足呀!

如果你也想自己做麵線~想加自己喜歡的用料,吃得比外面更澎湃過癮,那就一起做看看吧!

大腸蚵仔麵線 Oyster and pork intestine vermicelli 料理紀錄

大腸蚵仔麵線原料及配比

▏食材及配料

  1. 滷大腸 2段 (滷大腸方法可以參考 [廚房筆記]滷大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含大腸清洗教學。)

  2. 冷凍生蠔 20顆

  3. 冷凍花枝丸 8顆

  4. 冷凍肉羹 20顆

  5. 冷凍昆布柴魚高湯 700毫升
  6. 柴魚片 5公克

  7. 紅蔥酥 1大匙 

  8. 烏醋 適量

  9. 蒜泥水 適量 (前一天磨蒜泥加適量飲用水,放入冰箱備用。)

  10. 香菜 適量

▏調味醬汁

  1. 醬油 3大匙

  2. 砂糖 1大

  3. 1小匙

  4. 白胡椒粉 2小匙 (怕辣的,可以減量)

▏粉漿液

  1. 地瓜粉 60公克

  2. 100毫升

備註:肉羹是自己用魚漿裹豬後腿肉做的,所以是做好一批後,放到冰箱中冷凍保存。昆布柴魚高湯也是自製的,方法可以參考自問自答中的製作方法。花枝丸跟生蠔則是在超市買的產品。麵線裡配料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食材加。

大腸蚵仔麵線作法

  1. 紅麵線剪成810公分小段,以冷水浸泡10分鐘後,撈起瀝乾備用。
  2. 生蠔用鹽輕輕地抓一抓,放到一碗水中清洗,瀝乾水分後裏上一層粗顆粒地瓜粉,靜置反潮。
  3. 煮一鍋水(2.3公升),至微沸狀態,放入裏好地瓜粉的蚵仔,再滾後,煮1分鐘,撈起備用,泡在涼水中。(鍋中的水保留當高湯)
  4. 煮蚵仔的高湯2.3升,再加入自製的昆布柴魚高湯700毫升,大約總量是3升的液體,同樣煮至微沸。
  5. 加入花枝丸、肉羹,持續中火,煮至滾後3分鐘,取出一半花枝丸跟肉羹料,放一旁備用。
  6. 加入以先壓碎的柴魚片跟紅蔥酥,再加入調味醬汁,攪拌均勻。
  7. 加入麵線,轉小火煮10分鐘,並且每2-3分鐘左右,輕輕攪拌麵線湯。(不要開太大火,免得把麵線煮糊了。)
  8. 將地瓜粉與水調成粉漿液,先攪拌均勻後,再緩緩倒入正在煮的麵線中,別忘了一定要一邊攪拌,接著關火、悶蓋10分鐘。

關於大腸蚵仔麵線 Oyster and pork intestine vermicelli 的自問自答!

Q1 麵線有什麼不同?紅麵線?長壽麵線?

A1 

如果你吃麵線羹,也吃豬腳麵線,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這個疑問?麵線羹是拿長壽麵線那種麵線直接做的嗎?

其實長壽麵線=白色的麵線,就是沒有經過烘乾,水分較多,吃起來口感也比較濕潤的麵線,一般豬腳麵線或是麻油乾拌麵線就是使用這一種;因為水分多,所以開封後,都要收在冰箱中。

本文的主角「大腸蚵仔麵線」使用的則是紅麵線,製作的方法是將白麵線曬乾,再烘烤,讓麵線因為高溫而產生「梅納反應」,焦糖化後轉變為金黃色澤。除了顏色改變,麵粉中的麵筋也會因高溫形成更穩定的結構,同時減低了麵線的濕度與水分,使紅麵線不易糊化、更耐煮,吃來口感更Q彈、有咬勁。(資料來源)

由於耐煮的特性,所以紅麵線可以用於麵線羹,長時間高溫也不擔心會影響口感太多;此外,水分較低,開封也可以於室溫保存。

我曾經看過有人說,因為太想吃麵線羹,但是只買得到長壽麵線,於是自己用烤箱烤成顏色深色的麵線~再去煮,口感也不差。

Q2 昆布柴魚高湯怎麼自製?

A2 

這一款高湯算是我的常備高湯,因為作法非常簡單,而且使用的材料都可以再做成涼拌小菜喔!

高湯製作方法:

    1. 取昆布15公克,倒入2公升的清水中,浸泡6小時。(我都是前一晚先泡,隔天再製作,只是夏天要記得放在冰箱或陰涼處泡喔!)
    2. 小火煮至,高湯即將沸騰前(有小泡泡時),取出昆布片。(昆布很滑,拿得時候要小心,可能又掉進去湯裡~而噴濺出來。)
    3. 接著加入柴魚片20公克,小火續煮1-2分鐘,撈除浮渣,關火。
    4. 待溫度降低及柴魚片沈澱後,將高湯過濾至另一個鍋中(濾網可以墊紙巾過濾)

Q3 冰過的大腸麵線怎麼復熱?

A3 

如果是用微波,我會在碗上面墊上一層濕的紙巾,然後先微波40秒,攪一攪,再微波1分鐘,覺得不夠熱的話,可以再短時間微波。

另外,如果麵線中的水份比較少,拿出來有點像是布丁、果凍那樣固態的,我會在第二段加熱時,補一點熱水進去,攪一攪。

如果是用電鍋加熱,建議先在電鍋中加水升溫,然後等有微微蒸氣(電鍋熱)時,放入麵線,並且隔幾分鐘後,打開蓋攪拌一下,加熱至可以吃的溫度就好。

其實去年入冬時,就做過一次蚵仔麵線,當時在大華買的台灣進口麵線調理包,其實裡面就是一包紅麵線、一包調味料、一包辣油跟一包太白粉,因為吃麵線羹就是要把湯喝光光,所以我會自己調味,不使用內附的調味料,因為裡面有味精。

高湯其實也是我個人的冰箱常備品,蝦高湯可以做砂鍋海鮮粉絲煲;雞骨高湯可以做拉麵湯頭或是火鍋的風味打底(自製酸菜白肉鍋);牛骨高湯可以做牛肉麵、韓式豆腐鍋或是部隊鍋的湯底;豬骨高湯可以做米粉湯的湯底,用途很廣泛,我非常推薦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備一些高湯在冰箱中,因為這些料理是湯頭容易被喝光光的類型,所以我盡量不使用市售的調味料或是罐頭高湯。

歡迎一起試試~分享我~~~你的料理心得喔!

如果你也想自己做滷大腸,可以看延伸閱讀:

[廚房筆記]滷大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含大腸清洗教學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沒老媽靠的日子,自己來~~好文章:

美國努力生活好文章:

台灣的好食餐廳心得分享文章:

世界各地好咖啡心得分享文章:

#相關文字是個人料理經驗分享,歡迎想吃的朋友也動手做看看!

開源?節流?要選一個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 Cut Costs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4 月 24 日

「開源節流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出自《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看到上面這段,有沒有覺得昏昏欲睡?放心!這是我Google來的,也不是我記在腦海裡的。不過「開源節流」這4個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只是真的要實踐,並不是很容易。

既然不容易,不如就先選一個來做看看吧!

但是要選擇之前,好像應該先知道,「什麼是開源?」「什麼是節流?」才能夠選擇。

簡單來說,開源就是增加收入;而節流就是減少支出。

以前的我覺得「開源」是最好的選擇,老闆給我加薪,年終分紅給我,薪水增加了,錢到我的口袋裡了,我就可以自由運用。

然而,跟朋友學習了一些理財的觀念後,我發現到,

原來「理財的基礎,其實是節流。」

再來,「開源」也是有缺點的,不是完全都是「穩賺不賠」。

你有聽過,要理財,一定要會先學會記帳嗎?

記帳的目的是,讓你能檢視自己生活開銷所支出的每一筆項目,了解自己的消費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這兩者是很不相同的。

需要

如果用英文單字來說,就是 Needs,是指會影響到你個人的生活,維生的所需,像是你必須要吃,所以購買食物,就是維生需要做的事情。

或是你需要維持自己的健康,避免得到皮膚的疾病,所以你購買防曬乳做好防曬,這對我來說,就是需要。因為如果身體上有什麼疾病,那麼醫療的費用,可能更龐大。

想要

同樣,「想要」的英文單字最直接會想到的,就是 Wants,想要連接你個人的慾望,可能也是你維生的所需,但是可能是超過你可以負擔的能力。

「想要」經常會帶給你「愉悅感」,但是多數這樣的支出,對於生活並不是需要的。

假如,你一年會用的防曬乳是3罐量,但是你因為看到特價或是促銷,所以想要一次都擁有,而買了超過你一年可以使用的量,甚至放到過期,那麼這些多餘的支出就是在支付你的「想要」而已。

收到商品的當下,真的很愉快,特別是拆包裹的時候,真是喜上心頭,全部拍一張照片,更是覺得有種滿足感,但是,當面對一箱逼近效期的保養品時,真的很想罵當時的自己。

如何區分想要與需要?第一步是記帳

Cut Costs
Photo by @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我想聰明的你心裡應該有些想法了,在你生活的花費中,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應該有看得出來,「減少想要」能夠幫助自己理財。

但要真的落實執行「減少想要」,第一步是要先學會記帳。

以前人家都會說,你去買一個記帳本。說實在,我也曾經買過,寫下密密麻麻的收入跟支出,但是支出數量不大時,有時候「就很懶得記下」。但是,其實這是一個很容易遺漏的重點,經常你的「想要」花費不一定很多,但是累積起來「卻非常的可觀」。

只是你都沒有記著,所以你沒有發現。

現代人記帳的好方法,用 Mint

記帳軟體非常多,許多銀行的app也都可以在每一筆帳務上加註消費情形。

mint
Photo from https://mint.intuit.com/

Mint 有許多不同的功能,這篇只會提到他的「記帳功能」,當你進入app後,可以設定連結到你的銀行帳戶,之後你銀行上的每筆交易會自動轉到Mint上面。簡單說就是你可以直接透過Mint管理你的不同銀行帳戶。

同時,Mint會按照你的消費地點幫你把不同的帳分成不同類別,雖然有時候會有點小錯誤,但是你也可以透過系統直接做修改,像是我們家的理財大人就是每天都上去確認花費跟檢查銀行帳戶有沒有問題。

節流的方法有哪些?

學會了記帳,分辨了「想要」與「需要」,接著就是「節流」的開始。

你可能會想,節流就是「少買嘛!」

但是其實不一定,雖然「減少購買」確實是一大重點,但是如果少買而影響到自己原有的生活品質,而造成不開心的話,就也不是好事喔~以下提幾個我自己執行後,覺得不錯的概念跟想法。

1.整理既有空間,身體力行警惕自己

Cut Costs
Photo by @ HiveBoxx on Unsplash

我自己的第一步,是用居家現有的物品,來釐清「什麼是需要?」及「什麼是想要?」

[公用區]

舉例來說,原本我們家的車庫堆滿了東西,為了搞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少東西,我們去Costco買了鐵架跟整理箱,然後將所有的東西分類,歸類在特定的整理箱,並且貼上明確的貼紙標示,讓我們家同住的長輩,容易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

我們買的鐵架是 Whalen 5-Shelf 的鐵架,固定式的,沒有滾輪,類似是下面這個商品。

Costco也有另一款,是 TRINITY 6-Tier NSF 的鐵架,可以滑動,類似是下面這一款。不過,哪一種適合自己家的需求?可能要自己考慮一下。

去 Costco 自己搬的話,價格會比Amazon上,直接送到的便宜,但是….真的不太輕,而且車子空間要夠大,我老公量了好幾次,才把他要的鐵架帶回來。

另外,我們也買了Costco有賣的這兩款整理箱,大小不同,也要自己思考一下,需要的尺寸跟數量,這個重量就算還好,一般的房車應該就可以載得回來。

[個人區]

我把自己有的保養品分類並建檔,也標示上每一個的有效日期,近期要開來用的放在浴室的抽屜,容易拿的地方;晚一點才會用到的,放在鞋盒中,並且標示清楚,收到衣帽間。

這樣整理完,你可以先了解自己手邊跟家中有的東西,也很清楚知道,當超過你的「需要時」,那些其他的就是「想要的東西」。

2.對照既有的物品,循序漸進地減少「想要」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不要花錢」、「不要買」,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特別是你只是強迫自己,卻沒有好好告訴自己原因。

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事事都需要一個簡單的理由。例如我經常喝豆漿,因為女性30歲後體內的雌激素逐漸下降,為了避免月經不調或是骨質疏鬆症,補充大豆來源的異黃酮可為身體補充雌激素,預防相關病症,這是我為未來做的預先準備,想到這些好處,我就會督促自己要記得喝豆漿。

同樣地,當我想要買 Reflect SPF 42 Tinted Mineral Sunscreen Lotion ,是許多人都推薦的防曬乳產品,除了是物理性防曬乳,也有保濕跟抗氧化的效果。但是,我在想購買的當下,先深呼吸,然後點開我的保養品清單,發現我手上保濕的產品已經很多;防曬乳產品也在我研究後,認真的屯了下面的前3瓶,所以這款「可以先列入我入秋時的必買清單」。

再來,想想現在買了有什麼壞處?原本的保濕產品,效期快要逼近,又要放到過期。又要進入夏天,保濕相對不是這麼重要,用這一罐的話,是不是反而事倍功半?買了又放到年底,我怎麼不用最新的產品,老是要用放很久的?我是傻了嗎?

這樣自己釐清「需要」後,就可以慢慢地減少「想要」。

3.放入購物車,等待3天

無法分辨是「想要」還是「需要」時,我會把東西先放在購物車中,然後當下去做別的事,如果3天後,我還是很想要,那麼我就會看自己是否有預算購買?(預算設定也是理財很重要的一項,之後再細細分享。) 如果有,為自己找一個理由。如果沒有,那就應該要設定預算目標,等有預算的時候再購買。

但是,很常,真的很常的時候,是我老公問我:你不是說要買什麼?

結果,其實我丟在購物車裡,都已經忘記的差不多。

都已經忘掉的東西,你覺得你真的「需要」嘛?我想你應該也跟我一樣覺得「這似乎不太需要」。

4.定期檢視信用卡帳單,給自己鼓勵

你有沒有試過,為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後當目標達成的時候,有感受過一種愉悅感?

當你為自己決定好「需要」跟「想要」後,又真的去執行後,你可能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發現:

  • 原來我一個月可以少買這些東西;
  • 原來我少吃了這些「想要的食物」,我的身材竟然會變苗條了;
  • 原來我只擁有「需要」之後,我不用花時間去整理或煩惱那些「想要」帶來的問題;
  • 原來我也可以做到這個目標,我的小金庫還增加了,喔耶!

做的這麼好的自己,是不是應該要小鼓勵一下?

鼓勵自己,可以讓自己走的更遠跟做的更好。但是,鼓勵自己絕對不是把「這一個月的想要」都買回來,而是可以選擇花一些小錢讓生活更不一樣,讓自己更愉悅。

想要的東西帶來的是短暫的愉快跟長長的懊悔;而需要的東西則是會帶來長長的愉快跟永遠的滿足。

5.列出自己的需要清單

Cut Costs
Photo by @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我每年會為自己列出需要清單,你知道了解自己的需要,買東西的時候,有一種特別的暢快感,好像完成什麼大事一樣。

當你確定這些東西是你的需要,又看到每逢節慶,有特價、回饋、大撒幣時,不出手就太可惜了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囤貨,就是聰明的選擇。

像是我們也很喜歡看Costco什麼時候,民生必需品有減價?我也會利用Sephora年度折扣季的時候,買齊需要的東西。我也會等到黑五的時候,買會降價的東西,順便再多拿點Rakuten的現金回饋。

這就是我開始說得:節流並不一定是少買。

補充一個小分享,美國有非常多的省錢資訊網站或是app,像是Free Stuff FinderSlickdealsdealmoonibotta等等,經常瀏覽這些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們的人生小確幸。

我會先選擇節流的原因

因為相對好達成!要讓老闆加薪,好像有點困難;要自己創業,現在好像也還不行;要增加被動收入,其實也還不到氣候。

但是,我自己的「節流」,也不是要縮衣節食,痛苦不堪;而是在可以感受生活美好的前提下,過的剛剛好。

而「開源」不完全是穩賺不賠的原因是,當你不小心跳到某個級距上,要繳的稅可能變多,或者是你的付出,如果不止時間,還有健康時,那也很不划算。

所以,我自己會先選擇「節流」來做。

money
Photo by @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小結

我一直記得朋友跟我說過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賺的錢,如果都在無意間被花掉了,是不是太不值得了?所以,先從第一步開始,了解自己的財務情形,學習減少「想要的」慾望。

漸漸就會發現,原來開源節流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不如想像中的難達成。

每個人對於理財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適用在你的身上,但是希望我的方法能給你一點不同的想法!

✪ 這些理財的文章很多人寫過,我為什麼想寫呢?

因為我覺得或許有人跟我一樣,想要從頭開始學習理財這件事,所以我想用簡單的文字說說~我覺得的理財筆記,希望透過粗淺、易懂的文字,寫給跟我一樣「這樣閱讀跟思考的人」,然後自己綜合所有資訊,做出決定吧!

  • 如果你對理財很有心得或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分享,我喜歡學習新知識。
  •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有不同想法,歡迎分享給我,不同的觀點可以激發~新的思考方向~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分享,給也需要的所有人,讓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生活需要知道的大小事相關好文章:

疫情期間返台的防疫紀錄,來畫重點:

綜合性旅行經驗,請參考:

閱讀心得文章:

#純屬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考,不做為投資建議,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生活須知]在室內也需要擦防曬? Why You Should Wear Sunscreen Indoors ?

Why You Should Wear Sunscreen Indoors

在室內不用擦防曬啦!你不要相信那些影片說的。

當我一早起,洗好臉、擦完乳液,開心地擦防曬乳在我的臉上時,耳邊突然傳來這句話。心中吶喊:你知道在室內也需要擦防曬嗎? Why You Should Wear Sunscreen Indoors ?

哼!哼!這很重要耶!你都不懂~那些皺紋、黑斑是女人的天敵,更可怕的是皮膚癌~~~

為了讓老公心服口服,所以我決定認真的再找不同來源的文章跟影片,看看大家「對於在室內擦與不擦防曬乳的觀點與討論」?

  • 在室內又沒太陽,還需要擦防曬乳的原因?
  • 我決定了!在室內還是要用防曬乳!
  • 要選擇化學性防曬乳?還是物理性防曬乳?
  • 2021年的推薦防曬商品!
  • 擦防曬乳時,千萬不能忘了擦哪裏?
  • 小結

在室內又沒太陽,還需要擦防曬乳的原因?

還記得我在前一篇文章有說過:極簡第一點,就是不購買不必要的東西,但是「防曬」這件事,幾乎是所有人都說「絕對不可以省略的步驟」。

我相信,除了我媽天生麗質說她自己從以前都沒有在用防曬用品,據說最近這些年才終於開始用了;其他的人肯定都知道「外出要擦防曬」這個口訣。

外出擦防曬的原因是?

我想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因為太陽。

所以,在室內需要擦防曬嗎? Why You Should Wear Sunscreen Indoors ?

答案是「你需要」。即使你沒有走到室外,太陽還是會透過窗戶,進到家中,特別是如果你的辦公桌在窗邊/你的廚房旁有扇窗,那麼當美麗的陽光灑下時,你同時也接受了「她的深遠影響」。

「她的深遠影響」其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UVA (ultraviolet radiation a) 跟 UVB (ultraviolet radiation b),還有大家比較沒有聽過的 UVC (ultraviolet radiation c),他們最大的差別是波長不同,但是理論細節太沈重,不如就讓我們直接跳到「對我們的影響」,相信大家跟我一樣也會比較有感。

  • UVA:會導致我們的肌膚看起來「缺乏彈性」跟「有皺紋」,可能導致皮膚的癌症。
  • UVB:會破壞肌膚的DNA,產生發炎反應,像是曬後有紅癢腫的情形,也會導致皮膚的癌症。
  • UVC:如果臭氧層沒破,這個 UVC 對我們還不會構成傷害,所以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請一起好好愛護地球。

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筆電跟電視等用品的藍光 (blue light) 也會對我們的肌膚產生傷害。

  • 藍光:會增加肌膚的黑色素 (melanin) 產生及色素沈澱 (pigmentation ),可能導致皮膚出現肝斑 (melasma) 及老年斑 (age spots)。

好了,看到這裡,有沒有跟我一樣倒抽一口氣,馬上跑去廁所的鏡子前,仔細瞧瞧自己的膚況如何?有沒有哪裏默默地出現了深色的斑點?

我決定了!在室內還是要用防曬乳!

是的。我看完數篇文章跟影片,彙整成上面的資訊後……

我決定了!在室內還是要用防曬乳!

但是,我又產生了以下的疑問,快看看~你是否跟我有一樣的疑問?

都待在室內的話,防曬乳要什麼時間用?

每天洗完臉,保養程序完成後使用。(記住!前面的保養品要一一讓肌膚吸收完全,再使用防曬乳。)

要擦多少量的防曬乳才夠?

全臉的話,大約需要10元硬幣大小的用量,請一定要擦夠量,薄薄擦不足量的話,等於沒有效果,或是你之後需要再多補擦好幾趟。

也跟在室外一樣,需要補擦嗎?

是的,絕對需要。

這邊簡單提一種說法:我們使用的防曬乳,SPF30代表可以抵擋UVB傷害150-300分鐘,所以時間過了以後,就需要補擦。時間的差異與你的所處的環境、氣候跟個人特質等等有關,假設你在海邊戲水,就建議每2小時一定要補擦;而在室內的話,每2-6小時補擦的建議都有。

我看的Youtuber Dr. Dray 她是每2小時就擦一次,因為如果你有留意防曬乳的警語的話,確實多會建議每2小時補擦一次。Dr. Dray 對防曬乳真的很癡迷,我看她擦的量都超級多的,也經常分享不同家的防曬乳心得,也有廠商會寄防曬乳請她試用,我都想叫她:防曬乳女王了。

我個人因為都待在室內,而且沒有坐在窗邊,也不太會流汗,所以是早上擦一次,下午擦一次。

選擇有防曬效果的化妝品會不會比較好?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好一陣子。

我後來覺得,如果你沒有上妝的習慣,平常都只有基本的保養的話,建議還是直接選擇防曬乳就好;但如果你是有上妝習慣的人,可能上妝前的防曬用防曬乳,出門後選擇帶有防曬係數的蜜粉做補擦的動作。

有些日霜也帶有防曬係數,乍看是方便,但是也有較多限制性。例如,多數是化學性防曬、不適合重複補擦、價格較高、防曬力不如防曬乳等缺點。

普遍來看,含有防曬係數的彩妝類, SPF 都不高,如以許多人建議的 SPF30 為基準的話,許多底妝的實質效果都不大。

要選擇化學性防曬乳?還是物理性防曬乳?

我自己會傾向使用物理性防曬乳,特別如果你有備孕的考量或是你擔心會將這些成分吸收到體內的話。

美國 FDA 2020年針對防曬乳的最新報告就有討論到,這些化學性防曬乳中所含的成分會吸收至體內,無論你擦多或是擦少?

雖然都是核准的原料,雖然也都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證明有害人體,但是使用的結果,確實是會進入體內。

此外,化學性防曬乳對於海洋生態也有一定程度的威脅與危害,例如夏威夷就在2021年1月生效一項法令,限制含有特定化學成分的防曬乳的販售,就是為了要保護珊瑚礁。

再者,在室內工作的我們,最擔心的除了太陽光外,其實是手機、電腦等的藍光。而物理性防曬乳中的氧化鈦跟氧化鋅顆粒對於藍光及UVA都有比較好的隔離效果。(文獻來源)

所以,以我簡單的大腦跟崇尚斷捨離的精神(但還是失手囤了3瓶防曬乳,哎哎哎!),還是用物理性防曬乳效益最高。

2021年的推薦防曬商品!

這是我從2020年開始,研究防曬產品的筆記跟心得,會一一分享2021推薦的防曬商品,並附上一些簡單的說明跟我的選購原則,給大家參考。

Farmacy GREEN DEFENSE broad-spectrum SPF 30 mineral sunscreen

這是我2020年在找美國的防曬產品時,看過的Youtuber幾乎都推薦的防曬乳產品,原因是:

  • 物理性防曬乳 Active Ingredients:Titanium Dioxide 2.40%, Zinc Oxide 5.82%。
  • 基本的防護力:SPF30 是防曬乳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低於30的商品,建議可以直接跳過。
  • 好推、好塗抹:如果你用過其他家的物理性防曬乳,可能會覺得他們家的真的很好推,這很重要!不好推的防曬商品,擦的時候像是在摩擦臉,會很痛苦。
  • 不這麼顯白:物理性防曬乳最初被詬病的困擾就是「太白」,很容易讓臉看起來像塗了白粉一樣,但是Farmacy的綠茶防曬乳塗抹後,稍微等一下,就被臉吸收,而且臉也不會油膩喔!

購買技巧:如果你有想要購買Farmacy的其他產品,可以在官網上購買,不然試買商品時,建議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或有時候搭配Amazon的活動或禮卡,可以獲得不錯的價格~(優惠價格)

這也是我2020年在找美國的防曬產品時,看過幾個Youtuber都有推薦的防曬乳產品,原因是:

  • 物理性防曬乳 Active Ingredients:Zinc Oxide 14%。
  • 基本的防護力:SPF30 是防曬乳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低於30的商品,建議可以直接跳過。
  • 好推、好塗抹:如果你用過其他家的物理性防曬乳,可能會覺得他們家的真的很好推,我覺得Biossance的防曬乳比前一款更具流動性。
  • 不這麼顯白:因為成分中主要是氧化鋅,所以不是太顯白,也算是很好吸收的防曬乳。

購買技巧:首次購買可以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優惠價格);如果覺得不錯用,在Biossance官網購買前,記得去Rakuten找近期折扣碼,可以打6-7折,同時可以累積Rakuten的現金回饋。(Rakuten有多好你還不知道嗎?看這篇賺零用錢:[開源節流]如何用Rakuten網站賺現金回饋?)

這也是很多很多Youtuber都有推薦的防曬乳產品,CeraVe也是美國皮膚科醫生經常推薦的品牌,我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推薦這個原因是:

  • 物理性防曬乳 Active Ingredients:Titanium Dioxide 9%, Zinc Oxide 7%。
  • 高的防護力:SPF50 是防曬乳中比較高的防曬係數。
  • 好推、好塗抹:如果你用過其他家的物理性防曬乳,可能會覺得他們家的真的很好推,我覺得跟第一款Farmacy的防曬乳差不多。

另外,提一下許多人不喜歡這款的原因是太顯白:成分中的氧化鋅比例很高,雖然也算是好吸收,但是真的很顯白,如果你怕太顯白,其實他有另一款Hydrating Sunscreen SPF 30 Face Sheer Tint,有潤色效果,也可以選那一款試看看。

老實說,我在這兩款間掙扎很久,後來選擇SPF50的,因為我手上已經有2款SPF30的防曬乳,想要有係數高一點的防曬乳;另外,我的飾底乳或是妝前乳都有潤色效果,暫時不需要,所以就買SPF50那款。

購買技巧:建議多注意 Amazon上的活動,防曬乳跟一些特定保養品,會有兩件減多少錢的折扣,等於打7折購買(優惠價格);如果覺得不錯用,在Ulta官網也能買到他們家的商品,搭配活動,也可以獲得不少回饋!也要記得去Rakuten累積現金回饋。

這也是很多~很多~Youtuber都有推薦的防曬乳產品,推薦這個的原因是:

  • 物理性防曬乳 Active Ingredients:Titanium Dioxide 5.5%, Zinc Oxide 10%。
  • 高的防護力:SPF42  比SPF30的防護力高一些,如果想要高一些防護效果的人,也會選擇這項產品。
  • 保濕效果很好:成分有透明質酸 (Hyaluronic acid),能幫助肌膚鎖水、形成保護層等等。
  • 好推、好塗抹:質地就像乳液,很好推開跟塗抹在全臉。
  • 有潤色效果:對於膚色稍深的人,用來也不會覺得有顯白的情形,所以也是很多人推薦的原因之一。

老實說,我超級想買這一款防曬乳,但是我手上保濕的產品已經很多;防曬乳產品也在我研究後,認真的屯了幾瓶,所以這款先列入我入秋時的必買清單。(如果你比我早買,也歡迎與我分享呀!)

購買技巧:首次購買可以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優惠價格)。

這個產品也很常看到有人推薦,原因是:

  • 複合式防曬乳: Zinc Oxide 9.0% (物理性防曬乳 Active Ingredients) 跟 Octinoxate 7.5% (化學性防曬乳成分,目前使用最廣的原料)。
  • 較高的防護力:SPF46 比SPF30的防護力高一些,如果想要高一些防護效果的人,也會選擇這項產品。
  • 適合有化妝習慣的人:如果你也有化妝的需求,這一款防曬乳據說不是很容易出油。成分中含菸鹼醯胺 (Niacinamide),蠻多人都喜歡這個成分,少數人則會有泛紅情形,所以如果你的肌膚也不適合這個成分,記得要跳過喔!
  • 許多皮膚科醫生都推薦這款防曬乳,也是一款得了許多獎項的防曬乳。

購買技巧:當時在找的時候,只有在Amazon上看到比較齊的產品,在Sephora跟Ulta上都沒有看到, Amazon Prime 可以免運,感覺是比較好的價格(優惠價格)。

這個品牌在2020年還蠻紅的,許多美妝的部落客會用這個品牌,原因是:

  • 透明凝膠狀、不顯白:我自己覺得這就是產品的主打,因為是透明的,所以不會有顯白的問題。
  • 清透、好推開、不厚重:凝膠狀的質地,所以也很容易推開跟被肌膚吸收。
  • 較高的防護力:SPF40比SPF30的防護力高一些,如果想要高一些防護效果的人,也會選擇這項產品。
  • 化學性防曬乳:Avobenzone, 3%, Homosalate 8%, Octisalate 5%, Octocrylene 4%。

這一款是化學性防曬乳,老實說我當下有點遲疑,所以我去找了他們家另一款的物理性防曬乳 Supergoop! Mattescreen,因為有使用 Titanium Dioxide 0.7% 跟 Zinc Oxide 17%,所以產品有調整成具潤色效果,品牌經營者完全太聰明了!因為在美國,會顯白的防曬乳,在網路上很容易被大家嫌棄。

購買技巧:首次購買可以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優惠價格);如果覺得不錯用,在Sephora每年兩次的折扣時~~購買也可以,上面也有這個牌子。

Supergoop!這個品牌下的這個產品,訴求有防藍光的效果,因為成分中含 Cocoa Peptides。除了這個優點外,被喜歡的原因是:

  • 清透、好推開、不厚重:質地是乳液狀,所以也很容易推開跟被肌膚吸收。
  • 帶珠光:如果喜歡妝感有亮亮的感覺的人,應該會喜歡這一款,擦來有點光澤感。
  • 較高的防護力:SPF40比SPF30的防護力高一些,如果想要高一些防護效果的人,也會選擇這項產品。
  • 化學性防曬+妝前乳:Avobenzone 3%, Octisalate 5%, Octocrylene 10%。

這一款是使用化學性防曬成分的妝前乳,如果沒有特殊考量的人,也可以試看看,因為使用完後,就可以直接上粉底液了。

購買技巧:首次購買可以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優惠價格);如果覺得不錯用,在Sephora每年兩次的折扣時~~購買也可以,上面也有這個牌子。

這個歐洲品牌理膚寶水應該大家也不陌生,也是皮膚科醫生很愛推薦的牌子,被推薦的原因是:

  • 清透、不油膩:質地是乳液狀,很容易推開跟被肌膚吸收。
  • 沒有香精:肌膚敏感的人看到這個應該會鬆一口氣,我自己也是如果用了含香精的保養品,馬上臉部泛紅的人。
  • 高的防護力:SPF60比SPF30的防護力高許多,如果想要高一些防護效果的人,也會選擇這項產品。
  • 化學性防曬乳:Avobenzone 3%, Homosalate 15%, Octisalate 5%, Octocrylene 7%。

這一款也是使用化學性防曬乳,防護效果算是相當不錯,CP值也很高,如果你也喜歡這個品牌,且有在使用化學性防曬乳的話,可以試理膚寶水下的另一款 Anthelios Melt-In Sunscreen Milk SPF 60 ,當作身體防曬乳使用。

購買技巧:首次購買可以在Amazon上購買,因為 Amazon Prime 是直接免運(優惠價格)。上面提到的身體防曬乳去年在Costco有看到不錯的價格,去逛Costco時,可以留意一下!

擦防曬乳時,千萬不能忘了擦哪裏?

咳咳!這不是我信口開河隨便說的,是美國FDA針對防曬乳的特別建議!最常被遺忘的身體部位有以下這些:

  • 耳朵
  • 鼻子
  • 嘴唇
  • 脖子後
  • 腳尖
  • 沿著髮線的區域
  • 被稀少頭髮或髮絲覆蓋的頭部區域

其中,嘴唇的防曬護唇膏比較少見,我覺得 vanicream Lip Protectant / Sunscreen 這款還不錯,因為是物理性防曬唇膏,保濕度足夠,且沒有香精。(優惠價格)

小結

我會建議在室內還是需要防曬,或只是開車出門,你也應該要防曬,因為根據研究,窗戶都只能阻擋UVB跟UVC,所以UVA還是會從窗戶透進屋內跟車內。

此外,藍光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傷害之一,我也曾想過:是不是減少使用呢?

但是困難重重呀!做料理時,會拿手機來看;做完料理時,會拿手機來拍照;買菜跟寫菜單也都要用電腦;起床用一下手機;看影片用一下平板;睡前看一下電視。

對我來說,使用物理性防曬乳,比較簡單,也比較不用擔心太多「有的沒的」。但這是我自己綜合了看過的資訊,對自己做出的建議跟購買指南,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適合的產品~~強烈建議初次購買,不要買大量,畢竟每個人的膚況不同,試過才知道是不是自己適合的喔!

比起化妝,我更喜歡研究保養,因為我發現:皮膚保養好,簡單的上妝也能讓人輕易看出自己的好氣色。

以前的我,總是在週年慶去買完一整年需要的保養品,只知道用什麼品牌味道香味不差,用了什麼產品臉會透亮,但是我從來沒有仔細地想過裡面有什麼?

對於學習食品的我,以前很難理解不看產品標示的老媽,但是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吸入的(香水)、擦上的(保養品或化妝品),如果不注意成分,可能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或需要花更多精力跟金錢來補救,所以努力學習中。

✪ 這些保養、防曬的文章很多人寫過,我為什麼想寫呢?

因為我覺得有的文章寫的太過專業,不是我這個非專業人士可以理解的;有的寫了太多面向,內容繁雜到讓頭腦簡單的我錯亂;有的寫的卻又太過片面,無法有效降低我的緊張感,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疑惑開始整理,用粗淺、易懂的文字,寫給跟我一樣「這樣閱讀跟思考的人」,然後自己做出決定吧!

  • 如果你對保養很有心得或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分享,我喜歡學習新知識。
  •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有不同想法,歡迎分享給我,不同的觀點可以激發~新的思考方向~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分享,給也需要的所有人,讓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生活需要知道的大小事相關好文章:

疫情期間返台的防疫紀錄,來畫重點:

綜合性旅行經驗,請參考:

閱讀心得文章:

#相關文字都是個人經驗分享跟查詢網路資料綜合而成,如有其他建議或意見,歡迎交流!

 

[廚房筆記]滷大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含大腸清洗教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4 月 13 日

「自己做滷大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這件事,大概是我活了30幾年,從來沒有想過會做的事情。 人生真的有好多「想不到」、「沒想到」的事。

以前,媽媽總是會去市場攤子前,買老闆娘滷好的大腸,媽媽說,老闆娘很熱情,每一次經過總是一眼認出她,大聲的跟她打招呼,所以她老會覺得「拍謝」,於是就去攤子上,買份滷大腸或是滷豬腳回來給我們吃。

在唸書時,洗過一次大腸,那是因為必修課程豬學實習,在最後一堂課會犧牲一隻豬,然後我們學生要把豬的每一個部位跟臟器清洗並且秤重,一一做好紀錄。課程上,讓大家記憶清晰的不只是整個程序,還有清洗時候的辛苦,總覺得洗也洗不完,特別是腸子怎麼這麼長。(再次感謝那一次課程上犧牲的豬。)

提到豬學實習,就不禁又想起,大三下的實驗室生活,我跟同學經常會下課後,去實驗室做實驗,上完豬學實習也不例外,說是做實驗,其實也很常是在那邊看日劇跟吹冷氣,嘿嘿。

有一回,豬學實習完,到了實驗室,學長們突然說:怎麼有一股臭味?

後來老師也進來,也說:怎麼有一股臭味?

原來,我們即使穿著實驗服,也無法抵擋那股豬舍獨有的味道,殘留在裡面的衣服、自己的頭髮上面,而我們卻一點也不自覺,這不就是孔子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從那次之後,老師叫我們:上完豬學,不用特別到實驗室做實驗了,趕緊回家洗澡。

豬學實習結束後,我想我此生會與豬大腸的交集應該只會發生在去小攤上點大腸麵線時;或是到熱炒店點一盤九轉肥腸來吃。

卻沒想到,到美國居住後,在日日夜夜想念著大腸麵線下,每每經過超市冷藏櫃前,看著白白的大腸數回後,我竟然鼓起勇氣拿了一盒回家,從頭到尾做出滷大腸,還讓老公、婆婆跟我本人吃得很開心,真的很值得。

如果你也想滷大腸,請你跟我這樣做。(大腸清洗教學在滷大腸的自問自答中。)

滷大腸 Braised pork intestine 料理紀錄

滷大腸原料及配比

▏大腸去腥

  1. 大腸3條 (這邊的大腸是指都已經清洗過的大腸,如果你擔心不夠乾淨,可以參考滷大腸的自問自答中的方法清洗。)

  2. 3

  3. 1小塊

  4. 米酒50毫升

▏香滷大腸

  1. 清洗過的大腸3條 
  2. 1(用刀拍)

  3. 蔥白4-5(打過)

  4. 冰糖或砂糖1小匙

  5. 醬油100毫升

  6. 辣豆瓣醬1/2小匙(我們家用的辣豆瓣醬很辣,所以我用量較少。)

  7. 番茄醬1大匙

  8. 金蘭油膏1大匙

  9. 米酒2大匙

  10. 八角2

  11. 乾辣椒2小條

滷大腸作法

▏大腸去腥

  1. 3根對半切、薑1小塊切片、米酒量好,去腥3寶備妥。
  2. 準備一鍋水,開中大火,加入薑片及蔥白,將水煮至沸騰。
  3. 加入米酒及大腸,待水再煮至沸騰時,轉中小火,煮約30分鐘。(大腸會變得跟水管一樣,不用緊張,這是自然現象。)
  4. 撈出大腸,用水清洗2次,瀝除水分。
備註:大腸去腥的時間久,後段的滷的時間就可以縮短,所以去腥過程可以試自己的需求,如果後面是短時間炸,例如九轉肥腸,建議前段要久煮2小時,至筷子可以穿過程度;如果後面是長時間煮,像是則本篇的滷大腸,去腥步驟就可以煮15分鐘-1小時都可以,看自己的安排。

▏滷大腸 (電鍋蒸)

  1. 拿平底鍋,加一點油,開中小火,放入薑片、蔥白跟乾辣椒爆香。
  2. 加入砂糖,炒糖色,接著加入醬油跟米酒,稍微燒出香氣後,加熱水蓋滿平底鍋,接著將香辛料、醬料一起倒入電鍋的內鍋。
  3. 洗好的大腸也放入電鍋內鍋,加入其他調味醬料。(如果鍋內水沒有蓋過大腸,要補一些水進去。)
  4. 外鍋加3杯水,等到電鍋跳起,悶10分鐘。(約1.5小時。)
  5. 可以用筷子戳大腸,戳得過去表示滷好了;如果還不夠的話,要再增加滷煮的時間,但是我試過,這個時間的大腸頭有點Q,大腸尾的話,已經很軟了喔!
備註:滷煮的配方跟方法,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香辛料跟方式,沒有一定,我的方法因為有加豆瓣醬跟番茄醬,所以湯色偏紅,有點像是紅燒的作法,如果只用醬油也是可以的喔!

關於滷大腸的自問自答!

Q1 大腸!大腸!到底怎麼清洗?

A1 

首先,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抱著一定要吃上香噴噴的大腸的心情的話,那就自己來好好清洗大腸吧!常常聽人家說,外面的大腸總洗不乾淨,雖然我是感覺不出來乾不乾淨,但確實有覺得有的店家賣的大腸的味道比較重;有的吃來則感覺~清新。

再來,要洗大腸前,請先準備手套「數副」,不確定你家的手套厚度,但很肯定的是,如果你將自己的雙手與大腸「親密接觸」的話,肯定會「充滿著大腸味」好幾天。

洗大腸,大家建議的材料、用途跟方法有:

    • 麵粉:去髒污、去味。方法是加麵粉後,搓去贓物跟黏液,並且把多餘油脂拿掉,再清洗。(CP值最高的材料1)

    • 白醋:去腥、洗白。方法是加白醋後,搓去贓物跟黏液,並且把多餘油脂拿掉,再清洗。(CP值最高的材料2)

    • 啤酒:去髒污、去味。方法是加啤酒後,搓大腸表面至氣泡消除,並且把多餘油脂拿掉,再清洗。

    • 鹽:去髒污、去味。方法是加鹽後,搓去贓物跟黏液,並且把多餘油脂拿掉,再清洗。

以上的材料之外,也有人建議可以用一般的米酒、料酒或是橘皮來除味,其中我覺得去味最有效的是啤酒,清洗大腸的黏液跟內面的油脂的,最棒的是麵粉跟白醋,所以我個人是搭配使用,也可以說:我超怕大腸還有臭味的呀~~~

☝ 我的清洗方法是這樣:

    1. 戴上手套,以免處理完手部殘留氣味。(旁邊放幾副備用手套,避免手套破掉。)
    2. 將以下所需的麵粉、白醋、鹽跟啤酒都先備好,放在水槽旁。
    3. 接著大工程開始!
    4. 大腸初步整理:用溫水稍微清洗大腸表面,若有異常顆粒需先剪除;同時把大腸整理成長度差不多的長度。(20-25公分左右,煮完會縮。)
    5. 大腸表面處理:加一杯麵粉、半碗白醋,搓揉出髒污黏質,再以清水清洗3次,瀝出水份。
    6. 大腸翻面:從大腸頭開始翻,我是直接用手翻,不用筷子,因為筷子很容易戳破大腸。
    7. 大腸內面處理:沖洗大腸內面2次,加上一杯麵粉、一小匙鹽巴搓洗,去除黏膜跟多餘的油脂,再用水洗3次,瀝出水份。
    8. 大腸加啤酒處理:最後啤酒加入大腸,再次搓揉,至啤酒消泡後,就可以用水清洗3次。
    9. 翻回正面,沖洗表面,大腸就清洗完畢了呀!
  • 我在168買到的豬大腸,其實我覺得算很乾淨,裡面沒有什麼黏液,感覺是已經有初步清洗過的大腸。味道則還是有豬大腸的生臭味,但用阿基師說的加啤酒的方法後,真的味道變得好清香~~如果你很怕臭,或許可以改在第一步使用,只是可能用量會比較多。(這樣能留給自己喝的量就減少了啊!)

Q2 大腸用電鍋蒸,跟用瓦斯煮的有什麼不同?

A2 

煮的時間跟味道會不同。

有發現嗎?電鍋蒸之前,我有用平底鍋先爆香辛料、炒糖色、增醬香,原因都是把平時用瓦斯煮的第一段步驟先做了。

由於用瓦斯煮的火力較大,所以短時間煮,基本上就能滷透跟入味。

但是電鍋的好處則是,可以把東西放進電鍋後,就跑去做自己的事,等電鍋跳起來,再回到廚房就可以,所以如果瓦斯煮的時間會超過45分鐘時,我大多會選擇用電鍋蒸,這樣可以給自己一些空擋做其他的事。

Q3 滷好的大腸,怎麼保存?

A3 

冰箱冷藏可以保存3日左右,冷凍則可以放一個月,建議沒有要短期食用,就直接冰冷凍吧!要吃的時候,再取出稍微退冰後,微波就能食用啦!

Q4 大腸還能做什麼料理??

A4

可以做九轉肥腸,就是滷大腸裡加一根蔥去炸,然後切片,沾椒鹽吃得熱炒料理。

還可以拿來灌糯米腸,把糯米跟花生準備好,灌進去腸衣,再一節節綁好,拿去蒸,就可以搭配香腸吃~大腸包小腸啦!

煮米粉湯時,也可以拿來當小菜吃,我返台都一定會去我家山下的米粉湯店,叫一碗米粉湯跟切盤油豆腐跟大腸,這是我的回台的最愛呀!也是必做清單之一。

寫著寫著,覺得口水又要留下來了~馬上拿滷好的大腸來做大腸麵線囉!

正式解鎖大腸料理,還記得去年做麵線時,加了自己做的肉羹、貢丸、生蠔(替代蚵仔),總覺得還是有一種缺憾。

這次一吃~終於發現那股失落感源自於~心心念念的滷大腸,正好婆婆也好愛吃,她中午看到澎湃的「大腸」麵線拿到她桌前時,笑得合不攏嘴,老公問他:好吃嗎?

她直說:好吃!好吃!(其實根本一口都還沒吃,卻也光看就覺得好吃了!!)

歡迎一起試試~分享我~~~你的料理心得喔!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沒老媽靠的日子,自己來~~好文章:

美國努力生活好文章:

台灣的好食餐廳心得分享文章:

世界各地好咖啡心得分享文章:

#相關文字是個人料理經驗分享,歡迎想吃的朋友也動手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