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要選一個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個? Cut Costs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4 月 24 日

「開源節流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出自《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看到上面這段,有沒有覺得昏昏欲睡?放心!這是我Google來的,也不是我記在腦海裡的。不過「開源節流」這4個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只是真的要實踐,並不是很容易。

既然不容易,不如就先選一個來做看看吧!

但是要選擇之前,好像應該先知道,「什麼是開源?」「什麼是節流?」才能夠選擇。

簡單來說,開源就是增加收入;而節流就是減少支出。

以前的我覺得「開源」是最好的選擇,老闆給我加薪,年終分紅給我,薪水增加了,錢到我的口袋裡了,我就可以自由運用。

然而,跟朋友學習了一些理財的觀念後,我發現到,

原來「理財的基礎,其實是節流。」

再來,「開源」也是有缺點的,不是完全都是「穩賺不賠」。

你有聽過,要理財,一定要會先學會記帳嗎?

記帳的目的是,讓你能檢視自己生活開銷所支出的每一筆項目,了解自己的消費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這兩者是很不相同的。

需要

如果用英文單字來說,就是 Needs,是指會影響到你個人的生活,維生的所需,像是你必須要吃,所以購買食物,就是維生需要做的事情。

或是你需要維持自己的健康,避免得到皮膚的疾病,所以你購買防曬乳做好防曬,這對我來說,就是需要。因為如果身體上有什麼疾病,那麼醫療的費用,可能更龐大。

想要

同樣,「想要」的英文單字最直接會想到的,就是 Wants,想要連接你個人的慾望,可能也是你維生的所需,但是可能是超過你可以負擔的能力。

「想要」經常會帶給你「愉悅感」,但是多數這樣的支出,對於生活並不是需要的。

假如,你一年會用的防曬乳是3罐量,但是你因為看到特價或是促銷,所以想要一次都擁有,而買了超過你一年可以使用的量,甚至放到過期,那麼這些多餘的支出就是在支付你的「想要」而已。

收到商品的當下,真的很愉快,特別是拆包裹的時候,真是喜上心頭,全部拍一張照片,更是覺得有種滿足感,但是,當面對一箱逼近效期的保養品時,真的很想罵當時的自己。

如何區分想要與需要?第一步是記帳

Cut Costs
Photo by @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我想聰明的你心裡應該有些想法了,在你生活的花費中,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應該有看得出來,「減少想要」能夠幫助自己理財。

但要真的落實執行「減少想要」,第一步是要先學會記帳。

以前人家都會說,你去買一個記帳本。說實在,我也曾經買過,寫下密密麻麻的收入跟支出,但是支出數量不大時,有時候「就很懶得記下」。但是,其實這是一個很容易遺漏的重點,經常你的「想要」花費不一定很多,但是累積起來「卻非常的可觀」。

只是你都沒有記著,所以你沒有發現。

現代人記帳的好方法,用 Mint

記帳軟體非常多,許多銀行的app也都可以在每一筆帳務上加註消費情形。

mint
Photo from https://mint.intuit.com/

Mint 有許多不同的功能,這篇只會提到他的「記帳功能」,當你進入app後,可以設定連結到你的銀行帳戶,之後你銀行上的每筆交易會自動轉到Mint上面。簡單說就是你可以直接透過Mint管理你的不同銀行帳戶。

同時,Mint會按照你的消費地點幫你把不同的帳分成不同類別,雖然有時候會有點小錯誤,但是你也可以透過系統直接做修改,像是我們家的理財大人就是每天都上去確認花費跟檢查銀行帳戶有沒有問題。

節流的方法有哪些?

學會了記帳,分辨了「想要」與「需要」,接著就是「節流」的開始。

你可能會想,節流就是「少買嘛!」

但是其實不一定,雖然「減少購買」確實是一大重點,但是如果少買而影響到自己原有的生活品質,而造成不開心的話,就也不是好事喔~以下提幾個我自己執行後,覺得不錯的概念跟想法。

1.整理既有空間,身體力行警惕自己

Cut Costs
Photo by @ HiveBoxx on Unsplash

我自己的第一步,是用居家現有的物品,來釐清「什麼是需要?」及「什麼是想要?」

[公用區]

舉例來說,原本我們家的車庫堆滿了東西,為了搞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少東西,我們去Costco買了鐵架跟整理箱,然後將所有的東西分類,歸類在特定的整理箱,並且貼上明確的貼紙標示,讓我們家同住的長輩,容易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

我們買的鐵架是 Whalen 5-Shelf 的鐵架,固定式的,沒有滾輪,類似是下面這個商品。

Costco也有另一款,是 TRINITY 6-Tier NSF 的鐵架,可以滑動,類似是下面這一款。不過,哪一種適合自己家的需求?可能要自己考慮一下。

去 Costco 自己搬的話,價格會比Amazon上,直接送到的便宜,但是….真的不太輕,而且車子空間要夠大,我老公量了好幾次,才把他要的鐵架帶回來。

另外,我們也買了Costco有賣的這兩款整理箱,大小不同,也要自己思考一下,需要的尺寸跟數量,這個重量就算還好,一般的房車應該就可以載得回來。

[個人區]

我把自己有的保養品分類並建檔,也標示上每一個的有效日期,近期要開來用的放在浴室的抽屜,容易拿的地方;晚一點才會用到的,放在鞋盒中,並且標示清楚,收到衣帽間。

這樣整理完,你可以先了解自己手邊跟家中有的東西,也很清楚知道,當超過你的「需要時」,那些其他的就是「想要的東西」。

2.對照既有的物品,循序漸進地減少「想要」

當你一直告訴自己「不要花錢」、「不要買」,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特別是你只是強迫自己,卻沒有好好告訴自己原因。

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事事都需要一個簡單的理由。例如我經常喝豆漿,因為女性30歲後體內的雌激素逐漸下降,為了避免月經不調或是骨質疏鬆症,補充大豆來源的異黃酮可為身體補充雌激素,預防相關病症,這是我為未來做的預先準備,想到這些好處,我就會督促自己要記得喝豆漿。

同樣地,當我想要買 Reflect SPF 42 Tinted Mineral Sunscreen Lotion ,是許多人都推薦的防曬乳產品,除了是物理性防曬乳,也有保濕跟抗氧化的效果。但是,我在想購買的當下,先深呼吸,然後點開我的保養品清單,發現我手上保濕的產品已經很多;防曬乳產品也在我研究後,認真的屯了下面的前3瓶,所以這款「可以先列入我入秋時的必買清單」。

再來,想想現在買了有什麼壞處?原本的保濕產品,效期快要逼近,又要放到過期。又要進入夏天,保濕相對不是這麼重要,用這一罐的話,是不是反而事倍功半?買了又放到年底,我怎麼不用最新的產品,老是要用放很久的?我是傻了嗎?

這樣自己釐清「需要」後,就可以慢慢地減少「想要」。

3.放入購物車,等待3天

無法分辨是「想要」還是「需要」時,我會把東西先放在購物車中,然後當下去做別的事,如果3天後,我還是很想要,那麼我就會看自己是否有預算購買?(預算設定也是理財很重要的一項,之後再細細分享。) 如果有,為自己找一個理由。如果沒有,那就應該要設定預算目標,等有預算的時候再購買。

但是,很常,真的很常的時候,是我老公問我:你不是說要買什麼?

結果,其實我丟在購物車裡,都已經忘記的差不多。

都已經忘掉的東西,你覺得你真的「需要」嘛?我想你應該也跟我一樣覺得「這似乎不太需要」。

4.定期檢視信用卡帳單,給自己鼓勵

你有沒有試過,為自己定一個目標?然後當目標達成的時候,有感受過一種愉悅感?

當你為自己決定好「需要」跟「想要」後,又真的去執行後,你可能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發現:

  • 原來我一個月可以少買這些東西;
  • 原來我少吃了這些「想要的食物」,我的身材竟然會變苗條了;
  • 原來我只擁有「需要」之後,我不用花時間去整理或煩惱那些「想要」帶來的問題;
  • 原來我也可以做到這個目標,我的小金庫還增加了,喔耶!

做的這麼好的自己,是不是應該要小鼓勵一下?

鼓勵自己,可以讓自己走的更遠跟做的更好。但是,鼓勵自己絕對不是把「這一個月的想要」都買回來,而是可以選擇花一些小錢讓生活更不一樣,讓自己更愉悅。

想要的東西帶來的是短暫的愉快跟長長的懊悔;而需要的東西則是會帶來長長的愉快跟永遠的滿足。

5.列出自己的需要清單

Cut Costs
Photo by @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我每年會為自己列出需要清單,你知道了解自己的需要,買東西的時候,有一種特別的暢快感,好像完成什麼大事一樣。

當你確定這些東西是你的需要,又看到每逢節慶,有特價、回饋、大撒幣時,不出手就太可惜了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囤貨,就是聰明的選擇。

像是我們也很喜歡看Costco什麼時候,民生必需品有減價?我也會利用Sephora年度折扣季的時候,買齊需要的東西。我也會等到黑五的時候,買會降價的東西,順便再多拿點Rakuten的現金回饋。

這就是我開始說得:節流並不一定是少買。

補充一個小分享,美國有非常多的省錢資訊網站或是app,像是Free Stuff FinderSlickdealsdealmoonibotta等等,經常瀏覽這些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們的人生小確幸。

我會先選擇節流的原因

因為相對好達成!要讓老闆加薪,好像有點困難;要自己創業,現在好像也還不行;要增加被動收入,其實也還不到氣候。

但是,我自己的「節流」,也不是要縮衣節食,痛苦不堪;而是在可以感受生活美好的前提下,過的剛剛好。

而「開源」不完全是穩賺不賠的原因是,當你不小心跳到某個級距上,要繳的稅可能變多,或者是你的付出,如果不止時間,還有健康時,那也很不划算。

所以,我自己會先選擇「節流」來做。

money
Photo by @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小結

我一直記得朋友跟我說過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賺的錢,如果都在無意間被花掉了,是不是太不值得了?所以,先從第一步開始,了解自己的財務情形,學習減少「想要的」慾望。

漸漸就會發現,原來開源節流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fits 不如想像中的難達成。

每個人對於理財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適用在你的身上,但是希望我的方法能給你一點不同的想法!

✪ 這些理財的文章很多人寫過,我為什麼想寫呢?

因為我覺得或許有人跟我一樣,想要從頭開始學習理財這件事,所以我想用簡單的文字說說~我覺得的理財筆記,希望透過粗淺、易懂的文字,寫給跟我一樣「這樣閱讀跟思考的人」,然後自己綜合所有資訊,做出決定吧!

  • 如果你對理財很有心得或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分享,我喜歡學習新知識。
  •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有不同想法,歡迎分享給我,不同的觀點可以激發~新的思考方向~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分享,給也需要的所有人,讓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生活需要知道的大小事相關好文章:

疫情期間返台的防疫紀錄,來畫重點:

綜合性旅行經驗,請參考:

閱讀心得文章:

#純屬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考,不做為投資建議,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開源節流]如何在美國找免錢商品(Free Stuff Finder)?

free stuff finder

如何在 Free Stuff Finder 上找免錢商品?

Free Stuff Finder 這是一個免錢及折扣商品的資訊分享平台,這個平台創辦人是Tina Su,於2011年創立,創辦人說她是因為節儉及熱衷於找到好的價格,因此開始了這個平台的經營。每天都分享不同店家的免錢商品資訊及大家常去逛的Target、Walmart、Walgreens、Rite Aid、CVS等超市及藥妝店的傳單折扣訊息等。

獲得免費商品~有以下幾種方式:

  • 線上填寫資料或問卷廠商直接寄送商品,約4-6週內可獲得商品。彩妝商品如口紅或是女性用品如衛生棉等常使用這類方式。
  • 填寫問卷,印出兌換卷後,於超市購買商品時刷兌換卷條碼。新的食品上市常使用的方式,但要小心!我跟老公有換過不太合口味的商品。也不是所有超市都可以使用,結帳前要現詢問。
  • 下載APP或註冊後,獲得商品或享有服務。看過餐飲推廣跟卡片製作用這種方式。
  • 慶祝特定節日免費獲得商品,如世界咖啡節或世界Nutella節,可以直接由店家取得商品或完成特定任務解鎖獲得兌換卷。像是我的兩罐免費的Nutella就是用這個方式。
  • 捐血贈送$5金額的禮卡

Photo from https://www.freestufffinder.com/

  • 輸入折扣碼,只需付運費,就可獲得免錢商品
  • 買2個送1個,送的1個就是免錢商品。食品、彩妝品推廣常使用的方式。
  • 透過網站或APP購買任意商品達特定金額,免費送特定商品。看過送嬰兒用品禮盒跟折價卷的優惠。

結論:大多數的免費商品獲得方式,基本上就是要填寫個人資料或是消費一定金額。

 

除了免錢商品,還有許多折扣訊息,讓你可以低價購得商品!

  • Deals:包含服飾店或大型賣場的商品、免費商品及彩妝品的折扣訊息。
  • Coupons:以CVS、Walgreens、Target等藥妝店跟超市的傳單商品為主,滿常見彩妝品、食品、女性用品跟家庭清潔用品,常有特定金額折扣。
  • Stores:按照店家區分,如果當天有想要去哪個店家逛逛走走,可以先查詢一下,避免錯過省錢訊息。

結論:日常使用的商品在不同店家可能有不同優惠價格,建議確認好所需要的商品,在價格低的時候購買家中需要的使用量,並記得紀錄購買金額。

free stuff finder
Photo from https://www.freestufffinder.com/

為何推薦這個平台給大家呢?

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想要不用原價購物,多省下一些錢的話,那麼你可以參考這個平台的資訊。因為我跟我老公一直覺得這個平台很厲害!能夠收集到這麼多不同的折扣跟免錢商品資訊,並把這些資訊提供給大家,讓大家一起省錢~而且平台創辦人Tina Su也不藏私的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搜集優惠訊息,多省下一些錢?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她的APP、網站跟Youtube喔!

這個網站上的商品僅限於美國境內,而其實美國有許多其他的彙整省錢資訊的網站,除了Free Stuff Finder外,最開始我老公是推薦我使用的是Slickdeals。Slickdeals也是每天提供許多店家或商品的省錢情報,但我覺得較偏向電器用品的資訊;相對於Free Stuff Finder平台,Slickdeals的社群交流相對強。之前我們就在Slickdeals上面找到用星巴克禮卡折扣資訊,刷$10禮卡,送$10禮卡;也有用過Slickdeals賺到過Macy’s的$10禮卡。

知道這些折扣資訊,除了享有當下的折扣外,還有什麼好處?

好處:可以用這些折扣資訊跟原廠談出好價格!

這邊簡單分享~~我大開眼界的「跟廠商談判獲得好價格」的方式。不知道其他國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態,但至少我可以確定日本跟台灣是沒有的!但是!在美國竟然可以用這些平台的折扣資訊去跟原廠談更好的價格或贈送商品。

之前我們一直很想買Dyson的吹風機,因此,在黑五前很認真注意當時的折扣資訊,但由於沒有我老公之前買電風扇的好折扣(20%off)!於是我們一直等到黑五跟Cyber Monday,同時在Rakuten上有不錯的回饋時,跟Dyson的客服談價格,最後真的用了還不錯的價格買到Dyson的吹風機(這是Slickdeals上其他人分享的方式,所以我們也去試看看)。

很神奇吧!在日本不二價!在台灣沒得談!在美國竟然可以跟原廠bargain!

之前寫過[開源節流]如何用Rakuten網站賺現金回饋?[開源節流]如何用ibotta App賺現金回饋?兩篇開源節流系列文章,第一篇是告訴大家,如何透過現金回饋網站為自己在購物的同時,賺進一些現金回饋?Rakuten是最多人使用的現金回饋網站,也是我用過給錢給的最爽快的現金回饋網站。第二篇是告訴大家,如何用ibotta app在超市購物時,利用特定商品及收據,為自己多賺一點買菜金或禮卡!

想了老半天,下一篇要寫什麼來推薦大家呢?終於在獲得2罐免費的Nutella之後,振奮我心!決定推薦這個彙整省錢資訊的網站/APP給大家: Free Stuff Finder 平台(找免錢商品)!

大家對美國的印象應該就是「物價很高」!的確是!有人說是因為相較於薪資所得,所以物價較高;但對來自台灣的我們來說,真的不便宜,且加上州稅更是….讓人想搬到免稅州去。

記得我第一次來美國玩的時候,就問過我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我可以拿護照退稅嗎?

得到的答案是:美國沒有在給你退稅的!

什麼!?那我該如何在這邊生活!(在日本能退稅,可是鼓勵我勇敢買下去的動力之一!)

還好,來美國住之後,我發現~~許多時候可以用折價卷或透過加入會員,拿到好的優惠價格;更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拿到「免錢商品」跟「用折扣資訊談出好價格」!!好吧!也相當滿足!暫時同意繼續住下去 :p

#相關文字都是參考Free Stuff Finder平台的個人心得及部分圖片擷取自該平台,仍以該平台公布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