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Ready for the AI era, 12 Letters to Young People

12 Letters to Young People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0 年 10 月 4 日

給「青年」的12封信,我年紀好像太大了,適合閱讀嗎?但是,……我也好怕在AI的時代中被淘汰。

這是我看到這本書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Ready for the AI era, 12 Letters to Young People) 的第一個念頭。

「青年」好像離我有點遙遠,感覺青年指得是國高中或是大學,由於這個想法,讓站在誠品書店翻閱這本書的我,猶豫著。

翻了幾頁,看到 Letter 3 談工作中,寫著人工智慧 (AI) 很難替代的10種工作跟最容易受到AI衝擊的10種工作。

看到這,心裡更想看看這本書了。哎呀!得好好看看,這樣才能避免我跟老公的工作是落入後面兩類型的工作。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想跟AI和平相處,他賺他的錢,我賺我的生活費,那麼你也該看看這本書,放下「是不是屬於青年」這類人的想法,只需關心該怎麼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內容與閱讀感想

本書總共是有12封信

Letter 1 談人生意義:AI時代,有思想的人生更出色。

Letter 2 談學習:面對AI,學習有價值的技能。

Letter 3 談工作:培養關鍵能力,不怕被AI取代。

Letter 4 談教育:有創造力思維,才能挑戰新世界。

Letter 5 談讀書:讀好書,比超量閱讀更重要。

Letter 6 談創新:無用的創新,最終走向失敗。

Letter 7 談領導力:領導力是一種藝術,人人該具備。

Letter 8 談成功:成功沒有標準,別被堵住去路。

Letter 9 談選擇:聽從內心選擇,為自己全力以赴。

Letter 10 談愛:發揮人類與AI優勢,生活更富足。

Letter 11 談幽默:幽默感是把寶劍,助你渡過難關。

Letter 12 談生命價值:挖掘獨特本質,當有價值的人。

作者藉由寫信的方式,告訴青年人在AI時代中,你我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並分別針對學習、工作、教育等各類與人生緊密連結的生活項目,說明他說覺得該如何跟AI合作;同時也告訴青年,AI的優缺點,及如何善用AI能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富足。

(以下就特別有感觸的信件分享,會交替作者提出的觀點跟個人故事,同時也會摘錄該章一段我覺得很有感的一段文字。)

Letter 1-3 談人生意義、學習及工作

作者先從人生意義說起,告訴讀者:在AI時代裡,要不斷提高自己、善用人類的特長,善於借助機器的能力;只要你有正確的思想,人生就會變得多采多姿。

在這個時代中,確實我們無法假裝忽略或漠視AI的厲害之處,因為AI早已無形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與眾不同。

以前的我們怎麼能想像有一天我對著手機問:今天天氣如何時,手機會給我個回應;也很難在半夜,對於銀行帳戶或信用卡有問題時,有智能小幫手來告訴自己該怎麼處理問題;或是醫學診療上,可以藉由AI分析,找出不同病因的百分比。

AI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面將會愈來愈廣泛,這完全是好的嗎?有一天會不會變成人都蹲在家,是機器人出門買菜、去銀行辦事呢?

接著在談學習中,作者給身為人類的我們一些小小的希望,人工智慧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仍然很薄弱,像是跨領域推理、抽象能力、審美及情感等;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很難透過少樣本學習,或是既有的資料庫加以創造、推論、產出的寶貴知識或是創造初的當代藝術作品。

那麼,在AI時代,你我該如何學習呢?

作者建議:找到你的興趣跟最擅長的事情;珍視自己的好奇心、批判式思維和創造力;學會人機協作,但一定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情感;追隨自己的心;及主動挑戰極限。

其實,我覺得這幾個建議並不限於AI時代,而是「人」就是這樣生活著,當你被逼迫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哎呀!就是不來勁;但是,如果你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你的大腦很自然地就會開心,連續地做個好幾天,好像也不會感到厭倦。

關於「找到你最擅長的事情」這一個建議。

我之前也有看過一本書說過類似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以前我們考試時,家長都會告訴我們要對不擅長的功課多花一點時間;但是實際上,做出來的效果不一定好,也讓人心裡感覺受挫;相反地,對於自己擅長的科目花了一些時間,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在自己擅長的部分花更多時間呢?更專研呢?是否會有更異想不到的結果?

只可惜,我們的學習環境太要求全才了,要小孩每一個學科都要分數好看,但是這樣的學習要求之下,其實埋沒了很多可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或文學家的人才。

不過,如果只大聲地說著我有什麼什麼崇高或偉大的興趣,卻不願花時間專精、變成自己工作、養活自己,那這樣的想法也太不切實際了。

所以,在工作領域呢?我們該怎麼做才對?

作者簡單地點出:人工智慧既會產生贏家,也會產生輸家,這取決於具體工作內容。(P.52)

這一封信中也包括有AI很難替代的10種工作、看似危險但很難被跟AI取代的10種工作、實則金飯碗但實則危機四伏的的10種工作跟最容易受到 AI 衝擊的10種工作。

我就不在此一一詳述,但聰明的你應該也可以想像得到:容易學習、重複性工作或需要大量進行運算、有固定模式的工作等,將很容易被AI取代;然而,需要創造力、專研設計、思考或藝術類型的工作,則很難被AI取代。

快去盤點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這樣的特質,如果你是前者,那麼你得想想如何透過AI,讓你的工作價值提升;如果你是後者,那麼先恭喜你了!如果善用AI,你的工作或許會有更不同的成果!

Letter 4-6 談教育、讀書及創新

同學們,未來AI一定會成為很重要的工具,我建議你們去了解程式設計,學習AI的相關知識,這並不意味著從事AI相關工作就是未來的唯一出路,而是你們可以用AI和程式設計相關的知識來提昇自己,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鍛鍊批判性思維,利用AI作為工具來輔助你更好地工作。(P.96)

作者在談教育的最後,提出了要學習AI或是程式設計的相關知識,這類建議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之前在某篇報導上就有看過:未來你的孩子在小學或國中,可能回家的作業就是寫程式。看到這裡,我不禁有點焦慮,那這樣…..我家唯一不會寫程式的,不就是我本人嗎?

於是,讓我想起我之前就曾要求我老公幫我找看看寫程式相關的基礎影片,結果他幫我找了幾個,經過了2年多,我到現在都還沒有點開來看…….;所以寫這篇文章時有些心虛,真是太不上進了我!(囧)

看來要把這個項目列入年度達成目標,未來才有機會讓AI來為我的生活工作吧!?

閱讀「談讀書」這封信時,可以發現作者真的讀過好多書呀!在這封信中,指出了一個我比較少見的觀點是:建議大家少讀成功學的書。

原因是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不是模仿誰誰誰就可以成功;若真的要閱讀類似成功人士的書籍,作者則建議可以「閱讀自傳」,但也不要盲目的學習對方的一切,去學習自己適合的。

什麼是「自己適合的」?

我得說「只有嘗試過」,才會知道。我其實有時也會看一些勵志文章,畢竟當你點過一篇文章後,臉書就會殷切地跳出相關的廣告給你閱覽。這類文章中也不乏成功人士的建議方法,有時候我會嘗試看看,但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就會改換別種方法試看看。

我相信,不是所有方法都能完美地適合自己,甚至在不同年齡或是人生階段,也可能有所轉變;但是,如果當你看到這些建議時,只是想像,而不願給自己機會去嘗試看看,就直接否定那個方法,那將會是個損失。

如同脆弱的力量書中也有提到的「創新思維」;本書作者強調的是「創新的價值」,取決於一項創新在新穎、有用和可行性這3個特質的綜合表現,感覺是比較偏向實務面的討論。

Letter 7 談領導力

這封信開頭就寫著:領導力是種藝術,人人該具備。

你印象中「具領導力的人」應該是什麼樣貌?你覺得自己會是個好的領導人嗎?

作者分享了關於他博士班教授的領導力;當他在跟指導教授坦誠自己想要做的研究方向與教授所規劃不同後,

教授對他說:對於你對專家系統和統計的觀點,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統計的方法去做,因為我相信科學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個有熱情的人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p.134)

教授所展現的寬容和支持,讓他感受到一種偉大的力量,也深深的影響他。

同時,他在文中提出了領導人應該具備三個特點:有同理心、團隊精神及願景。

看完這封信的時候,我其實還想的是:「領導力」應該不只限於工作上,而是個在家庭或朋友交際間都該擁有的能力。

例如「同理心」,在生活上假如遇到什麼不開心,當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分享時,如果對方能夠理解自己,那就能溝通、討論,一起找出解決方法或是一起痛罵老闆、紓解壓力;但相對地,如果對方只是一昧的否定,或是曉以大義時,那久而久之,這樣的管道就會被封閉。

同樣地,在朋友之中,如果當你想找人傾訴時,你絕對不會找一個你覺得看起來很假仙的人,而是會是找一個「懂自己」的人去分享「自己的脆弱」。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是其他人的領導人,這是一件很棒的事,因為你讓另一個人找到了出口或成為他的心靈支柱。

Letter 8-9 談成功、選擇

成功沒有標準,別被堵住去路。

成功是什麼?怎麼樣叫做成功?從小到大,父母告訴你,家人告訴你,或是朋友告訴你,那些他們「畫出的大餅」,真的就是所謂的成功嗎?

假若你不按照他們所謂的成功之路行走時,就注定失敗嗎?

我個人是不這麼認為。

我相信每個人有自己的成功樣貌,人生所有並不是換算成世俗價值後,所得出來的結果就都讓每個人歡欣鼓舞。

要比誰富有嗎?你比的上全球首富嗎?

要比誰健康嗎?誰知道自己將要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何時到來?

要比誰快樂嗎?最有錢的人、權力最大的人,真的快樂嗎?

所以成功是?

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充實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終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做一個快樂、永遠追逐興趣並能發掘自身潛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成功的必然途徑。只有單一標準的成功才會強迫人們複製他人的成功模式,如果強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適合自己、模仿別人的事情,就無法從內心深處投入足夠的興趣和熱情。(p.153)

我也認同「做不適合自己的事」是很不開心的一種感覺,就像是穿上不合腳的鞋,雖然可以走,但有時會感受到鞋要掉弱的不安;或是覺得腳被磨的快抓狂了;也可能走得顛簸不已、東倒西歪、上氣不接下氣。

如果可以的話,定義自己的成功道路吧!

我看過一些人為了升官而失去自我,走向令旁人看了都搖頭嘆氣的方向,何必呢?人生只有一次,與其讓別人決定你的價值,落入這種沒有道理的遊戲中,你為什麼不能自己決定、全心投入自己的生活呢?

聽從內心選擇,為自己全力以赴。

作者在這封信提出許多看法,其中「捨與得」跟「對人生選擇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等的想法跟我有些雷同。

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p.179)

「人生」真的就是在自己一次次的選擇後,接續地發生了你自己的故事。

曾經我有個同事與我分享,他經常聽到某些升了官的人對他抱怨:哎呀!真的好忙、好累唷!這個工作量真的不是人做的。他說他每次聽到時,都很不以為然,心想:又沒有人逼你!

是的,我也同意。每一個選擇都是你自己做的。沒有人拿刀逼著你,你想要在職場上有所升遷,怎麼佔了位子,卻又反悔不願意付出呢?

其實,你也可以「選擇」降職等,轉調更輕鬆的職位;但是,是你「選擇」了待在原處,不是嗎?

Letter 10-12 談愛、幽默、生命價值

最後3封信,著重於他個人在52歲生日前不久,體檢後發現得到癌症後,對於人生不同的感受與體認,每封信中也有描述一些作者本人過去的生活小故事。

有些像是他人生的一些重要片段的回顧,但重點是愛對於人的重要性、幽默可以幫助人渡過難關,以及最後是找出個人生命的價值。

我相信沒有人希望生病,但是重點是,經常是我們無法選擇要或不要(生病),他就這麼來了。

所以為什麼有人說:健康是無價的。

不可否認的,錢跟權勢可以延續生命;但擁有再多錢及權勢,也無法買回健康;所以請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及適時運動。

附錄

這部分包含5小段,較短的文章,分別是工程師的人工智慧銀河系漫遊指南、給女兒的一封信、母親給我的10件禮物、我的愛情故事跟李開復與青年的問答實錄。

我用手機的備忘錄記下不少附錄中的片段,最喜歡的是這段他對時間的解讀:

人的ㄧ生兩個最大的財富是:你的才華和你的時間。才華愈來愈多,但是時間愈來愈少,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如果一天天過去了,我們的時間少了,而才華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了時光。所以我們必須節省時間,有效率地使用時間。有以下建議:

  1. 知道你的時間如何花掉的。

  2. 學會使用時間碎片和「死時間」。

  3. 每天一大早把一天該做的事排好優先順序。

  4. 運用80%~20%原則。(p.275)

我覺得作者的這個比喻很有趣,但是真的就是在描述「人生」。

過去有一段日子,工作上經常性的加班,讓我覺得自己的生命一直不斷地流逝,所以當時有想過:如果我的一天能多幾個小時,能有多好?

但是,後來發現,如果一天多了幾小時,我好像也只是出門上班,下班回家,我的人生重心好像只剩下工作,個人能力卻一點也沒有增加,這樣破頭想出的結果,卻我更加力不從心。

還好,後來看了一些網路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稍微替自己理出了頭緒,工作或生活也有改變跟進步。

現在我還維持的時間管理習慣,分享給大家:

  • 年底列出次年度需完成的大目標。
  • 每個月要完成的次目標。
  • 每天優先需完成的工作順序跟時間表。
  • 每個月最後一個週末是維修日(時間表調整日跟處理瑣事)。

不知道有沒有眼尖的人說: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中是寫每個月一天的維修日,你怎麼需要兩天?

很簡單,週末的上午是我要做菜跟去超市買菜的時段,這兩件事都無法不做,而且我很喜歡在維修日慢慢摸,在網路上東晃晃西晃晃,我就喜歡呀!呵呵。

結論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一書的文字算是相當容易讀,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真的很喜歡閱讀,文學造詣也相當好,文內提到許多不同名人的金玉良言,但最主要的還是他在人工智慧的專業,對於未來工作的想法,能給不了解這個背景的人一些清楚的架構。

本書作者李開復先生在博士班是研究電腦學,曾經在蘋果、微軟及Google等公司任職,所做的工作內容也與人工智慧相關,如果你在Google搜尋打上他的名字,出現的幾乎都是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論壇資訊及文章。

我在看到這本書前,其實是不認識他;但是我老公對我說:他在資訊工程、電腦界很有名唷!哎呀!你想買書就買書,幹嘛管自己是不是「青年」!

好吧!如果你也不是青年,但你也有些想了解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可能影響或衝擊,這本書應該可以幫助你;看書過程中,可能會覺得有些看法,已經是你熟悉的,那也很棒!

除了作者對人工智慧的見解外,他文中提出的兩個觀念,我覺得也很值得與你們分享:

第一,是他對於閱讀與時間的看法

很多同學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罪於沒有時間,說學業壓力太大,完全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已經夠累了,沒有時間去閱讀大量的書。其實,讀書最大誤解或者說不讀書的理由就是 — 沒有時間。(p.111)

看到這段文字,心想:這不就是在說我本人嗎?老實說,工作後也是這樣的,不讀書的理由也總是沒有時間,所以我之前才會說我每次總是很難超過一本書,會為自己找一些藉口,工作太忙、壓力太大、朋友太多、這部劇得先追…..。

如果你跟我一樣,別感到煩惱或是罪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安逸的生活就是令人身心愉快呀!假日上午睡到飽,在床上賴著、滑手機就是讓人覺得放鬆呀!

但是,要想不被這個每天都更新、快速變化的世界淘汰,真的!真的!唯一方法就是「增進自我」。「閱讀」是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但閱讀並不限於書籍,其實現在網路上有許多人的影片或照片也很有深度,很值得去了解學習。

從每天20分鐘開始,連續30天可以變成一種習慣;或是假如你無法每天都閱讀,那就星期一、三、五各看20分種,找出適合你原本生活的方式,微微修改,比較不會一下改變太大,而造成反效果。

只是在接收這些廣大資訊的同時,身為閱讀者的我們還必須要能辨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才能真的做到「適當閱讀」,一起共勉之吧!

第二,是他提到蘭迪教授所說的「Lead your life」 (引領自己的一生)

「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 (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要只是「過一生」,而是要用夢想引領自己一生,……。(p.179)

作者在文中是提出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自己一生。我覺得「,……。」應該由每個人自己定義。

問問你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就會知道人生道路應該要往哪裡走去,即使路途上有荊棘、泥濘或水坑,而因此受了些傷、弄了點髒、或雙腳濕了,也會覺得這一切是值得的。

老實說,我到現在也還在摸索,本人是有很多夢想的雙魚座,但是很常其實會變成空想,或可以說是妄想,所以為了不變成空想或妄想,我還是盡可能會要求自己去嘗試看看。

那你呢?

如果你也遲疑著夢想為何?我覺得其實這也沒有什麼關係!可能你還沒遇到激發自己夢想的那個瞬間;也可能你只是無法講清楚,但其實你的內心或潛能早就已經引領你往前行進。

所以,在真真切切地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或是將夢想語言化之前,建議可以吸收不同類型的資訊跟知識,來幫助自己將夢想這幅圖畫慢慢地描繪出來。

如果你跟我ㄧ樣,也有些關心在AI時代自己應該如何應對?我覺得你可以到書店翻閱這本書 –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Ready for the AI era, 12 Letters to Young People) ,看看自己喜不喜歡。目前台北市立圖書館還沒有這本書,我已經先查過了囉!(2020.9.30)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FB粉絲專頁~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部落格唷!

訂閱部落格~搶先看最新的文章!

--延伸閱讀--

閱讀心得文章:

精選前10名!(自己大聲說)好文章

美國生活大小事:

#相關文字是我個人閱讀本書後的感想,如有任何想分享的心情~歡迎留言。